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简称结脑),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常继发于肺部结核,在发展中国家常见,特别是在中国,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在CSF中直接检出或培养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一直被认为是诊断TBM的金标准[1],结核杆菌生长较缓慢,増代时间为14-20小时,传统的培养技术需4-6w才能检测到结核杆菌的生长,如果单纯依赖培养技术,容易耽误诊断。虽然现在有改良的培养技术,但仍需要2-3w才可出结果,且结果容易受标本留取影响。近年来,快速培养技术的发展使得检测结核杆菌的时间大大缩短,平均为9d[2],但由于价格不菲,限制了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抗酸染色仍是诊断结核感染的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的方法之一,传统抗酸染色法的抗酸杆菌检出率低,对临床结脑诊断的意义不大。我实验室已经通过将抗酸染色进行改良,使阳性率大大提高。结果显示此方法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课题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其改良抗酸染色与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生化结果之间的关系,了解改良抗酸染色在结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能影响此方法的因素。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45例患者(85人份脑脊液),并根据2010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中的关于结脑入组评分标准分为结脑确诊组4例(6人份脑脊液)、很可能组9例(16份脑脊液)及可能组24例(41份脑脊液)不可能组8例(22份脑脊液)。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影像学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结脑组中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与生化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治疗与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并探讨影响改良抗酸染色的可能性因素。结果:1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结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盗汗、体重减轻等,但这些均缺乏特异性,不能作为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相区别的依据。病例组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在1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岁,其中小于20岁8例,20-40岁17例,大于40岁20例,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7小时,最长5个月,按病程分为急性(<2w)27例,亚急性(2-4w)11例,慢性(>4w)7例。2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白细胞数平均为93.13±119.13×106/L,葡萄糖含量平均为2.84±1.08mmol/L;蛋白含量平均为1.21±1.06g/L;氯化物含量平均为120.45±8.22mmol/L;腰穿压力平均为222.42±87.50mmH2O。3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结果: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有36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0.00%,85人份脑脊液中,经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其中有58份呈阳性,阳性率为68.25%,其中确诊组6份,抗酸染色阳性4份;很可能组16份,阳性13份;可能组41份,阳性31份;不可能组22份,阳性11份。由于确诊组脑脊液份数较少,未参加比较,其余三组抗酸杆菌检出率均无差别(P=0.057)。4改良抗酸染色法与Xpert MTB/RIF比较:85份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同时行改良抗酸染色和Xpert MTB/RIF的脑脊液有18份,其中Xpert MTB/RIF阳性的有1份,阳性率为5.56%,改良抗酸染色的阳性的有13份,阳性率为72.22%。5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与脑脊液细胞学关系:81份同时行脑脊液细胞学及改良抗酸染色检查的脑脊液标本中,55份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脑脊液与14份呈混杂细胞学反应的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6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与脑脊液细胞学中是否出现嗜中性粒细胞关系:81份同时行脑脊液细胞学及改良抗酸染色检查的标本中,52份有嗜中性粒细胞的脑脊液与29份无嗜中性粒细胞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7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与脑脊液中葡萄糖的关系:78份同时行改良抗酸染色及脑脊液生化检查的脑脊液标本中,50份葡萄糖≥2.50mmol/L的脑脊液与27份葡萄糖<2.50mmol/L的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8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与脑脊液中氯化物的关系:78份同时行改良抗酸染色及脑脊液生化检查的脑脊液标本中,49份氯化物≥120mmol/L的脑脊液与29份氯化物<120mmol/L的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9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与脑脊液中蛋白的关系:79份同时进行改良抗酸染色及脑脊液蛋白的脑脊液标本中,9.19份蛋白<0.4g/L的脑脊液,37份脑脊液的蛋白在0.4-1g/L之间,33份蛋白≥1g/L的脑脊液进行改良抗酸染色,比较阳性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9.29份蛋白<0.4g/L的脑脊液,59份脑脊液的蛋白在0.4-2g/L之间,11份蛋白≥2g/L的脑脊液进行改良抗酸染色,比较阳性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10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与治疗前后的关系:22份脑脊液抗结核治疗前行改良抗酸染色与51份脑脊液抗结核治疗后再次行改良抗酸染色,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改良抗酸染色提高了脑脊液中抗酸杆菌的阳性率,比Xpert MTB/RIF有较高的阳性率,但特异性有待提高。对临床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价值很大,应结合其他辅助检查从而确诊结脑。2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率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蛋白的高低没有明确关系。3如果临床怀疑是结核性脑膜炎,应常规进行抗酸染色,核治疗前抗酸杆菌较治疗后阳性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