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借用哲学价值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建构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特定主体关于社会主义有用性的判断,是其行为选择尺度的理性表现形式;同时,它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矛盾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规范社会合作的方式或手段,构成组织社会关系的标准或尺度。
人类生命活动始终需要面对自然界。人类是以社会形式发展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人类面对大自然谋求生存的时候,既要符合自然的客观规律,即科学规律,又要符合人自身的目的,即价值取向原则或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科学规律与价值取向原则或规律的统一,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违背前者,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人自身的目的也就无从达到;违背后者,就会脱离人民的意愿,遭到人民的反对和唾弃。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或此或彼的失误和挫折,大都失误于把它们的关系割裂甚至对立。
这样,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两条线索,一条是唯物史观所论证的生产力所推动的社会更替,即科学规律;另一条是人类在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变迁的险恶环境下,由于主观价值取向所进行的选择推动的社会(有时是超常规、跨阶段)发展,即价值取向原则或规律。价值取向原则或规律往往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科学规律相一致,是其特定的表现形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或民族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的跳跃性发展的根源在于价值取向原则或规律的作用。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完全实现是一个过程,一方面,它继承着人类过往价值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另一方面,它表达着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超越。首先,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在生产力方面的超越是通过吸收其发展成果实现的,由此将继承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最优发展成果,因此,获取人类先进科学技术将构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环节;其次,社会主义政治管理对道德模式的张扬是通过完善法制体系实现的,由此将继承人类社会管理积累的优秀成果,因此,建立法制基础上对道德意识的弘扬将构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间环节;最后,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对社会平等的追求是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完成的,由此将继承人类运用利益机制普遍提升个体能力的文明成果,因此,以扶植弱势群体为特征的实现每个人自由发展目标将构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外在环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三个环节具有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