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劳动能否支撑大众革命——哈特和奈格里的非物质劳动理论评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一经出版便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原因不仅在于作者试图在书中展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名为“帝国”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还在于他们的非物质劳动理论以及在此之上建构的大众革命理论。在哈特和奈格里看来,资本主义进入帝国阶段后,民众的生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处于一种更加悲惨的境地。这种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加重了资本的剥削和压迫,但是另一方面在帝国出现的过程中,超越资本主义的因素也开始出现。哈特和奈格里借鉴了后现代结构主义关于规训社会和控制社会的理论来展示当代社会从帝国主义向帝国的转变,但是他们不仅仅是从统治范式的转变来讨论帝国的出现,同时从生产和劳动领域的变化来分析帝国这种新的统治形式。他们认为,在后现代社会,工业劳动的霸权地位已经被非物质劳动所取代,非物质劳动决定了全球劳动分工,改变了其他一切生产方式,而且它自身内含的协作性为共产主义提供了潜力。在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理论中,非物质劳动被说成能够弥合工作与非工作时间的区分,创造一个新的共同性,消除劳动人民之间的质的区别,生产出资本支配之外的生活,使大众的独一体的联合体成为可能,实现绝对的民主。非物质劳动理论是他们理论和政治计划的中心,在非物质劳动理论的基础上,他们构想了大众革命的具体方案。但是遗憾的是,其非物质劳动理论本身有诸多不足,导致建立于其上的大众革命方案也为人诟病。本文首先分析哈特和奈格里如何通过对“主权”和“生产”的转换的分析来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进而探讨他们坚信会孕育出新的政治主体——大众,并带来解放的可能性的新的经济形式——非物质劳动,并以此为基础来评述其非物质劳动理论的进步和不足之处,探讨大众革命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代的大背景下,康有为作为当时先进分子的杰出代表,引进西学、重建儒学、变法革新、救亡图存,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公羊学在中国哲学思想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理论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和康德的“自我意识”理论,是在对“我思自我”和“先验统觉”批判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发展。“先验自我”不仅吸收了“我思自我”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经典。《老子》这部著作阐述了人们应当如何遵循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同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老子》也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开始从“类哲学”的视角出发,重新阐释马克思哲学,引起了相关的哲学论争。本文尝试以“类哲学”作为切入点,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哲学,把握马克思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在后世不断的被加以注释,而这些各具特色的注解共同构筑成一条蔚为壮观的易学长河。由于治易方法的不同,易学形成了许多不同的
本文主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角度出发,对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这两种社会思潮的基本概念、思想渊源、基本理论和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重要哲学流派,一提到生命哲学人们立刻就会想到柏格森,以至于柏格森的名字已经变成了生命哲学的代名词。至今已有很多学者对他的主要理论进行了
托马斯·卢克曼意识到现代社会宗教深受世俗化的影响,“官方”宗教模式在弱化,个人虔信成为人们信仰宗教的主要方式。因此,卢克曼将“无形的宗教”作为其宗教社会学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