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3泛素化连接酶Fbw7通过结合Mcl-1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氧化应激参与诸多心血管疾病,并且已知为心肌细胞发生病理变化的重要机制之一。泛素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化反应,近几年已被证实为凋亡相关的关键步骤。本次研究中发现E3泛素化连接酶可通过与Mcl-1结和促进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Mcl-1可抑制同家族Bcl-2内其他成员并参与维持细胞生存,但Fbw7可降解Mcl-1并干预此过程。因此我们推测Fbw7可能为促进心肌细胞凋亡的因素。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细胞实验选用H9c2大鼠心肌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并应用H2O2作为氧化应激诱导药物建立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应用CCK-8、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OS活性氧检测验证不同程度氧化应激损伤下,H9c2细胞活性、凋亡水平,Fbw7、Mcl-1、Bax的蛋白表达,以及ROS产生水平。而后探究敲减Fbw7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应用免疫共沉淀验证Fbw7与Mcl-1在生理及氧化应激损伤下分子结合水平。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ROS图像均由Photoshop 2017处理,结果分析条形图应用Graphpad Prism(Ver 7.0.4)制作;Western Blot灰度值、ROS荧光强度分析使用ImageJ(Ver 1.8.0)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由SPSS(Ver 19.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果:随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升高,H9c2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上升,Fbw7、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cl-1则下降,细胞内ROS积累量随之升高。在敲减Fbw7后,同程度氧化应激损伤下,H9c2细胞活性得到提升,凋亡缓解,Fbw7、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cl-1表达量回升,细胞内ROS积累量减少。内、外源免疫共沉淀结果提示Fbw7与Mcl-1在心肌细胞内存在生理结合,且在氧化应激损伤时结合增强。结论:E3泛素化连接酶Fbw7通过结合Mcl-1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肥胖是最为流行的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全球约有30%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肥胖能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高,包括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们发现胃减容手术可使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降低,而且可以长期维持血糖正常。减重手术能够有效控制肥胖T2DM
目的: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ischemia,CCI)是由于长期的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进行性的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可能与神经元减少及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及免疫调节等潜能,为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和组
背景: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已制定到2030年彻底消除疟疾的目标。近年来该地区疟疾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间日疟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疟疾的传播主要集中于边境地区,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疟疾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深入了解间日疟原虫的传播动力学特征,比较实施疟疾控制措施前后间日疟原虫群体结构的变化,能够为制定针对性的疟疾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206个来自大湄公河次区域边境地区
随着盖层研究的深入,其评价方法有了不少新转变,从物性封闭的测井评价方法、超压封闭的测井评价方法、烃浓度封闭的测井评价方法、岩石力学评价方法、微观角度分析法等,到现在BP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规划聚类法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配合测井资料定量综合分析研究区珠一坳陷盖层的质量,选取了盖层累计厚度、盖地比、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砂量、突破压力7个参数进行评价,得到研究区盖层质量等级:珠
在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有效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因为大隐静脉获取方便,长度足够且内径与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相匹配,所以大隐静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自体桥血管。但是应用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最大的弊端就是其术后远期狭窄问题。据统计,大隐静脉桥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年狭窄率为11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绝大多数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尽管胃癌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案日渐完善,由于缺乏可靠的诊断或预后指标,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够理想。因此,探究胃癌的潜在分子机制以找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迫在眉睫。细胞的增殖调控异常、凋亡调控失衡、转移能力改变均可引起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和进步,英语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顺应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潮流,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小学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思维品质和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优化英语听读教学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小学英语高年段听读教学中融合英文经典的重要性及具体途径作了详细的论述。
前言: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占比50%以上,其伴随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尤以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度最高。当前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为手术最大程度切除联合放化疗,但其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胶质瘤临床前研究往往只关注于肿瘤细胞本身,而忽略了肿瘤微环境与胶质瘤细胞间的相互调控,事实上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均可相互影响相互改造。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胶质瘤的肿瘤纯度及免疫
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67万新发乳腺癌患者,预计到2030年,全球大约有2200万乳腺癌患者。随着治疗手段不断发展进步,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已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仍有30%-40%的患者最终复发转移直至死亡。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因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且无法从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靶
目的: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且发病率无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胃癌起病隐匿,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嗳气、食欲缺乏及上腹不适等)而被忽略,所以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往往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虽然以胃癌D2根治术为基础的肿瘤规范化治疗正在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