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文本阐释和传播手段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一定时期多种文化因素的制约。翻译理论研究受文化研究影响出现文化转向,研究方向转向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扩大了翻译研究的理论视野,而且,翻译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译本选取到词汇翻译方法的运用,无不体现出译者的抉择。因此,将翻译至于更广阔的背景下来揭示译者选择的制约因素对于更好的了解翻译过程十分必要。 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已引起一些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多数只是罗列几个例子。其系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论文选取《骆驼祥子》这一包含地道北京风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品,研究其中数目众多的文化专有项在施晓菁英译本中的翻译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选取了《骆驼祥子》中393个文化专有项及施晓菁英译本中的对应表达作为研究语料,首先将小说中文化专有项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表达两大类,每大类下又细分为诸多小类以便于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统计结果,辅以例证,考查不同类别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进而运用文化翻译理论解释译者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的制约因素,为施译者的翻译选择提供了合理解释。 论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发现: (1)施晓菁在英译《骆驼祥子》中文化专有项时,音译、绝对世界化和文内解释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种翻译方法; (2)归化的翻译策略占58.2%的比例,为主导的翻译策略; (3)专有名词和普通表达两种文化专有项主要的翻译策略存在巨大差异,91.0%的专有名词采用了异化翻译策而78.6%的普通表达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4)从文化翻译理论中总结出的政治经济地位、源语文化中翻译规范、目标读者和意识形态是制约施译者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