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人才作为企业资源当中的核心资源,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对象之一。企业必须有一套优良有效的人才流动和储备系统,才能为其长盛不衰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也是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国企业在人才竞争上尚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从宏观背景分析上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区域间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加入WTO以后,大量外企涌入我国,加入了抢夺人才的竞争之中。由于人才流失具有单向性,人才的流动总是由人才环境较差的企业流向人才环境优越的企业,面对外企的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人才发展环境。 其次,人才流动与储备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可谓牵一发动全局。而现阶段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流动问题又集中表现为人才流失,这一问题对企业在众多方面带来深远影响。从行业特性分析上看来,在目前国家倡导的高新科技含量行业,如IT、信息通讯等技术领导为主的产业中,大量的人才流失不仅造成成本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容易产生核心机密外泄的风险,即人才的流失带来技术的流失,使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所以,对人才流动和储备的研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有序运行。 本文所论H公司所在IT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行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大的方面说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IT企业提供的技术和产品的支持,IT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前进步伐。H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需求更高,然而在外在环境和企业人才特征的双重因素作用下,H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由此可见,解决H公司成长期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保证H公司的健康发展,对H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H公司的自身发展特点和作者在H公司工作的实际情况,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展开论述。通过笔者自身对人才流动与储备作用关系的研究与理解,并着重对H公司人才流动问题的主要表现-人才流失的深入探究。在理论研究上,研究人才流失和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涉及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模型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应用的问题,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失问题,高新科技企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才流失现状等我国理论界目前尚未触碰的问题,对此进行研究思考。本文的理论研究对丰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失理论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其次本文在参考了以上诸多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人才流失模型和人才激励相关理论,具体对应到H公司,笔者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归纳,深入剖析了H公司人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论文阐述了H公司的核心业务概况,定位了公司处于成长期,并由业务需求角度推断了公司在成长期的人才需求;同时另一方面对应统计了公司目前人力资源情况,包括公司现有人员的年龄素质技术水平等情况、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业务构架如何相互支持等;评价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各类措施,诸如招聘、绩效、薪酬、培训在对整个公司的发展发挥的不同作用,指出其中有效之处与有待改进之处;笔者应用人才流失模型和人才激励相关理论,对H公司的人才流动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人才流失对竞争力、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恶劣影响;并进一步从社会宏观环境、企业组织环境和人才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导致人才流失的原因。 其后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借鉴避免人才流失的成功做法和经典案例,提出针对H公司的人才流动控制及储备策略。笔者主张从源头抓起,要建立招聘源头控制流程,引入RJP招聘思想,紧抓源头质量,切实保障企业需求与员工需求的有效结合;笔者主张完善培训机制,对正处于发展期公司而言,需要改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完善符合实际的现代培训管理机制,激发员工内在动力,使其能够热爱并主动参与到培训中来,进而提高全员工作能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充足的人才基础;笔者主张建立更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以达到进一步加强激励员工的作用,体现企业的公平性,保证员工的价值与薪酬对等,不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减少员工的流失。笔者主张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丰富薪酬结构,将薪酬与绩效考核有效联系起来,真正体现出公平性和差异性;笔者主张营造人性化的员工关系管理氛围,营造“以人为本”的员工关系管理氛围,是H公司挽留人才的保障,同时也能大大降低因员工离职而带来的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公司减少人员流失的有力措施;笔者主张建立预警机制,预防为主、降低风险、增强保密性。以上各策略目的在于优化和推动公司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和职业发展6大模块工作。论文对人才储备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且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在理论上深入研究了中外相关研究结果;在实践上,通过亲自调研,经由对H公司人才流动问题的集中表现-人才流失问题的探究,由小见大,藉此扩展并加深对人才流动与储备相互作用的理解。通过对H公司这一标杆型公司人才流动问题的研究,尝试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战略建议。最终希望为我国IT企业人才流动与储备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