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堡垒》(1946)于西奥多·德莱塞逝世后出版,是一部能够鲜明体现作者宗教哲学的代表作品。在主题及写作手法方面,这部小说与德莱塞其他的作品均有明显差异。德莱塞与时任美国教友会领袖罗富斯·马修·琼斯的会面和随后的书信往来对于《堡垒》一书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琼斯的人生和思想极大地激起了德莱塞对于约翰·乌尔曼《日记》的好奇心,并将他引向了贵格教派神秘主义的道路上。《堡垒》一书的故事情节围绕一个教友会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与和解展开。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友会信徒,主人公苏伦·巴恩斯历经对教友会教义深深的依赖,对“神之光”的重新审视,以及最终对于神之旨意的领悟,从而获得了自身的精神安宁。《堡垒》平淡的叙述风格中亦包含着作者一生对于宗教以及人性的思考。然而,这部略显怪异的小说长期以来备受忽视,在德莱塞研究中很少被涉及到。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堡垒》中的宗教沉思,以期探寻宗教对于引领现实生活以及建构精神世界的功用。 本论文由五部分构成。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德莱塞的生平以及《堡垒》一书的创作缘起。接下来是国内外关于德莱塞、尤其是其作品《堡垒》的研究综述,还引入了有关教友会的一些必要的背景介绍,以及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理论。此外,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也有提及,这或有助于把握整篇论文的脉络。第一章着重关注《堡垒》中主人公在世俗世界中遇到的精神困惑,主要体现在其童年时代的宗教经验、恋爱挫折、失衡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物质主义冲击下的精神迷惘。本章也意在指出宗教作为精神堡垒,为信徒提供精神寄托、守卫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表层功用。第二章详细探讨了书中人物历经挫折,摆脱困顿,获得精神成长的历程。通过深入分析埃达对家庭的逃离和复归,斯图尔特的堕落和忏悔,以及主人公苏伦从早年对自然的漠视到后期的内省和对宗教教义重新解读的转变,本章强调了“神之光”的精神指引作用,以及宗教对于人类灵魂的救赎力量。第三章深入研究了《堡垒》中的人物最终达到精神安宁的状态,并探讨了他们对于教友会相互依存理念的深刻思考。通过分析小说中人与人之间手足情谊的重获,以及巴恩斯家族两代人之间的和解,本论文探究了主人公对人性之爱和“创造性的神力”的接受,以及他对天人合一理念的领悟。可以看出,在《堡垒》一书中,德莱塞不仅仅局限于对贵格教派这一种宗教的书写,而是上升到对无宗派宗教的探讨,这部小说也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德莱塞宗教哲学的宣言。至此,宗教更深层次的功用,即宗教的圣洁属性,换言之,宗教终极的人性关怀,也得以展现。 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得出结论:《堡垒》一书中,宗教的功用不仅仅体现在对信徒的表层精神支撑或更进一步的指引及灵魂救赎。更为重要的是,宗教能够帮助人类深入哲学冥思的境界,并最终达到一种更好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