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安卡拉病的病原为禽腺病毒Ⅰ群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4,FAdV4),临床上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特征。该病最早发现于1987年,在巴基斯坦的安卡拉(Angara)地区一个肉鸡场发生爆发性流行,因此通常称作安卡拉病。目前该病在伊拉克、印度、智利、美国南部和中部、加拿大、匈牙利、波兰、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都有发病报道。我国自2015年开始,该病在辽宁、山西、山东、河北、吉林、江苏等多个省市爆发,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对天津地区某养殖场65周龄肉种鸡和辽宁抚顺地区某养殖场11日龄商品蛋鸡疑似发病鸡群,采集病死鸡的肝脏,提取DNA,根据Hexon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对病变肝脏经研磨后处理,反复冻融三次后离心取上清液,经尿囊腔接种7-9日龄SPF鸡胚,盲传3代,观察鸡胚生长发育及死亡情况。收集第三代尿囊液接种1日龄SPF雏鸡,观察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未死亡的于7日龄扑杀,采集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气管、法氏囊、胰腺、小肠等组织器官做石蜡切片,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损伤。同时采血检测血液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9项与心脏、肝脏和肾脏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两株分离鸡安卡拉病毒毒株均能导致鸡胚发育迟缓,蜷缩,其中T组天津株接种鸡胚后第6d后死亡,鸡胚体表出血。SPF鸡F组接种病毒(抚顺株)后,从4d开始出现死亡现象。组织学观察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均能引起心肌细胞、肝细胞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多种组织发生颗粒变性、水泡变性以及坏死等损伤。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表明,所分离的两株鸡安卡拉病毒均可引起雏鸡血清内白蛋白含量下降,乳酸脱氢酶含量轻微上升,尿素氮、肌酐和肌酸激酶含量显著上升,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尿酸含量极显著上升,表明两株分离株均可影响SPF鸡的心脏功能、肝功能和肾功能。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鉴定两株鸡安卡拉病毒,分别命名为天津株T和抚顺株F,两株病毒均可引起鸡胚和雏鸡出现特征性病理学损伤和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