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育德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看,劳动作为维持个体生存发展、追求更高层次境界的根本实践活动,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其中,在人的思想品德发展、完善中发挥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民族复兴成为时代旋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劳动智能化的发展,均对劳动者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思想道德层面,筑牢全体社会成员勠力同心、劳动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之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勾连、相互融入提供理论的契合点与现实的生长点。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问题,积极搭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格局,但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落实层面不够到位,产生诸多问题。尤其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出发,对劳动的德育价值挖掘不够系统充分,且对劳动如何促成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机理探释较为薄弱。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劳动育德”这一核心命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劳动为实践平台,充分探寻劳动的立德树人价值及其内在原理,力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创新效应。这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有效性的积极尝试,也是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通过引领个体切身参与劳动过程,在提升劳动技能、强化“硬实力”的同时,培育高尚品德、彰显劳动“软实力”,最大限度调动个体劳动奋斗的智慧与热情,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铆足动力。厘清劳动育德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是开展本研究的首要前提。本研究从劳动、育、德等子概念入手,紧紧围绕劳动的类型、属性、规律以及劳动与德二者间的关系,深入阐析劳动育德的基本内涵:劳动育德是教育者按照社会思想道德规范与立德树人要求,引领受教育者参与相应的劳动实践,在特定条件与机理的综合作用下,培育良善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美好德行的基本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劳动育德与实践育德、劳动教育等相关范畴进行辨析,力求全面把握劳动育德的独特本质。劳动育德呈现出鲜明的实践创造性、自由自觉性、全面完整性与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个体层面,劳动育德有利于激发个体奋斗创造价值、自由全面发展、追求美好生活;在社会层面,劳动育德助力于搭建平等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营造团结奋斗局面,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梳理劳动育德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资源是本研究开展的基本依据。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多个流派思想家围绕劳动的德育价值、劳动与道德的基本关系展开了精彩论述,为论证劳动育德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等议题提供重要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育德的思想是本研究的基础前提,其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劳动分工等角度,深刻揭示了劳动是人类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本源泉,由此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原则,为劳动育德研究奠定根本的理论基石;列宁以及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结合本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际,形成了丰富的劳动育德思想,为本研究发挥举旗定向的作用;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勤于劳动,具有悠久的劳动精神传承,其中,儒家、墨家、道家等流派的思想体系和中国近现代文化中闪烁着灿烂的劳动育德思想光辉,对劳动在个体道德修身、境界提升、价值实现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意义进行深刻阐发,是本研究独具特色的本土资源;西方近现代思想家关于劳动育德的代表性观点,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外部借鉴。探释劳动育德的动力、要件与结构是本研究进行的关键。主体在劳动中实现德性生成、发展,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达成,而是离不开内外部动力的引领与激励,离不开特定的要素与条件。其中,人对于提升生命质量、自我实现、从劳动中获取神圣感与尊严感的需要、对劳动的兴趣与好奇心是劳动育德的内生动力;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整体性目标、智能化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劳动育德的外在动力。关于劳动育德的要件。首先,劳动是第一要件,不是所有劳动都具有积极有效的德育价值,需要对能够育德的劳动本身进行限定:能够育德的劳动应至少具备自由自觉性、责任利他性、科学适度性、集体正当性、持续实在性等属性。其次,劳动育德必须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构成劳动育德的主体,需要具备相应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自觉与意愿以及思想道德基础等。再次,必须强化德育引领,劳动育德仅仅依靠劳动是不够的,而是要在之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主体进行系统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如此才能促成个体在劳动中养成更加良善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精神境界。最后,劳动育德需要具备合适的外部条件,即健全的劳动保障体制、和谐的劳动人际关系、合宜的劳动审美环境,以确保劳动育德过程的顺利实施。关于劳动育德的结构。不同类型、特征的劳动所培育的美德各有不同,从范围角度上,本研究重点从社会、岗位、家庭以及个人生活领域中的劳动出发对其所涵养的美德进行了阐释,并围绕劳动所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论述劳动所培植的生态美德、社会美德与身心美德。分析劳动育德的过程与规律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关于劳动育德的过程,总体上看,主要历经劳动分工对德性的需要与道德规范生成、向劳动主体传授与教导思想道德规范、主体在劳动中实现思想道德品质升华这三个阶段。具体而言,劳动育德的过程包括劳动促成思想道德认知、激发思想道德情感、强化思想道德意志、坚定思想道德信念和助力思想道德行为等具体环节。其中,个体在劳动中形成的思想道德认知是基础、思想道德情感是催化剂、思想道德意志是支撑点、思想道德信念是核心、思想道德践履是落脚点,彼此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对个体思想品德结构的完善不可或缺。在这些过程与环节之中,显现出劳动育德的基本规律:群己互动、教劳结合、体脑联动与知行合一。充分把握劳动育德的总体过程、具体环节及其内在规律,是确保劳动育德有效实现的基本前提。探求劳动育德的有效实现是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厘清劳动育德的动力、要件、结构以及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劳动育德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确保并推动劳动育德的有效实现,以充分发挥劳动的立德树人价值是本研究的旨归。该部分从原则、保障与方法等层面对提升劳动育德的有效性进行了探释。在原则上,本研究认为应当坚持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工具性与价值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整体性与针对性统一;在保障上,应当从提升教育者综合素质、加强多方主体协同、优化外部环境、健全制度保障等方面着力;在方法上,采用言传身教法、意志磨炼法、情境教育法与赏识教育法,以不断提升劳动育德的吸引力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