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术后镇痛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硬膜外和静脉镇痛的技术比较成熟。目前腹部术后患者普遍使用自控镇痛。经典的给药途径之一是静脉注入,但由于需在静脉内留置套管针,增加了静脉炎发生的机会,护理烦琐,一旦镇痛药过量误入静脉,容易出现呼吸抑制。本研究对患者皮下自控镇痛给药的方法进行了观察,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和系统故障发生率低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目的]
观察比较术后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抒ASA Ⅰ~Ⅲ级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PCSA组和PCIA组,每组30例。术前均无明显心、肺、肝和肾等功能异常。手术种类:胆囊、胃肠、子宫和。肾脏手术。
麻醉方法 麻醉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ug/kg,异丙酚2mg/kg。司可林2mg/kg。术中维库溴铵0.03~0.05mg/kg、芬太尼和异丙酚间断推注,异氟醚—氧维持麻醉。
镇痛方法 所有患者拔气管导管后缓慢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4mg。PCSA组病人于术毕行上臂内侧皮下穿刺,穿刺点选择三角肌内侧,穿刺针为22号套管针连接电子镇痛泵。PCIA组病人,术毕经静脉三通连接镇痛泵。参数设定均为首次量5ml,持续量2ml/h,单次量2ml,锁定时间45分钟。两组药物配方相同:芬太尼2mg+0.9%NaC1共200ml。
镇痛标准 采用VAS法(0~10分)对各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定。
监测指标 镇静评分采用Ramsay法(1~6分)。镇痛期(0~48h)不良反应:眩晕、嗜唾、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PCA系统故障:凝血阻塞、静脉炎、混入气泡、通路关闭和导管漏液或脱落等。镇痛停止12h不良反应(戒断症状):兴奋、失眠、喷射性呕吐、多汗和肌肉震颤等。
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均以SSP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手术类型及ASA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用药总量、PCA按压次数和VAS差异无显著意义。PCSA组术后60h的RSS评分比PCIA组高(P<0.05)。
(2)PCIA组静脉炎等报警次数明显增加(P<0.05)。
(3)PCIA组嗜睡病人多于PCSA组(P<0.05),1例出现呼吸困难患者经吸氧后改善。
(4)PCA停止12h PCIA组兴奋、失眠发生率明显高于PCSA组(P<0.05)。
[结论]
PCSA与PCIA均能起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且PCSA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