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液剖面测试技术是水平井开发的重要配套技术,同垂直井相比,需要解决将测试仪器输送到水平目的井段的难题,水平井牵引机器人作为管道机器人的一种,在水平井测试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已被广泛认可。本课题来源于与大庆油田公司的合作课题“水平井牵引机器人研制”,并于2007年得到“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06Z231)的支持。其目标是研制一种能将测井仪器输送到水平井目标测试段的管道机器人。本文围绕牵引机器人机械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采用优化与仿真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首先给出牵引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制定机械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井下执行单元的设计及自动定心机构和电磁离合器的方案设计。井下执行单元是牵引机器人的核心,由动作机构和驱动机构组成,分别用来控制驱动臂张合与爬行轮转动。利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确定驱动单元的结构形式,建立牵引力调节机构的力学模型,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影响牵引力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采用齿形轮结构来提高牵引力的方法,对轮齿与管壁间的压入情况进行计算,得到轮齿的压入角及齿形角的取值范围。牵引机器人系统工作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采用轮式驱动的牵引机器人,驱动臂可靠张开与闭合是机器人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为此设计一种新型螺旋槽式电磁离合器。集成牙嵌式离合器与电磁离合器的特点,利用螺管力与弹簧力组合作用,实现啮合与脱开。根据电磁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要求,建立力学模型。以线圈高度最小为优化目标,完成电磁参数和结构参数优化;并在ADAMS平台上对其工作状态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利用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完成电磁离合器结构设计。接下来,对牵引机器人另一关键机构—自动定心机构进行优化研究,采用偏置式4对臂8轮结构形式,利用压缩弹簧蓄能。根据其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受力特点,建立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ADAMS提供的DOE工具,通过研究优化目标与设计变量之间的敏感度,找出相关度最大的作为设计变量,完成结构参数优化。利用优化后的模型进行管内越障分析,发现原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新的结构方案。牵引机器人关键结构确定后,可以对牵引机器人整体进行仿真研究。先对爬行轮结构形式与机器人卡堵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无差速驱动是导致机器人无法越障的最直接原因。分析非越障轮与越障轮的速度匹配与驱动臂长度及爬行轮陷入接缝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对无差速驱动下驱动单元跨越不同宽度管接缝和管内台阶障碍时的运动状态进行仿真研究,进一步证明无差速驱动是造成机器人卡堵的原因。为了使机器人能顺利越障,必须使非越障轮具备打滑的条件。然后对牵引机器人整体在直管障碍和弯管情况下的通过性进行仿真研究,获得牵引机器人越障时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对牵引机器人通过油井圆弧段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给出牵引机器人在油井中过弯的许可条件。最后进行试验验证,通过电磁离合器的功能试验,验证所设计的电磁离合器可以满足要求;通过地面管道爬行试验,全面检验牵引机器人井下执行单元工作情况,并在试验中对牵引力进行测量;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所研制的牵引机器人达到预期功能要求,为后续的性能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