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感知价值的空间分异与人地适应性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供给质量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现阶段,旅游供给侧改革既面临长期存在的旅游市场乱象问题,又因游客个性化体验行为而面临着新的挑战。游客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被赋予者,而是旅游体验和情境的价值创造者。旅游经济发展及其所引起的游客对体验与情境的个性化需求对大众旅游时代的质量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旅游供给改革和质量建设需要倾听游客的声音。游客感知价值是游客在旅游体验中对其收获与牺牲进行主观比较以后所表达的客观存在的权衡结果,反映了游客视角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在实证考察游客价值角色变化和旨在提升全域游客感知价值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游客个性化体验行为的角度分析不同旅游地区游客感知价值的空间特征和适应性机理,并提出价值提升的管理启示。本研究从游客感知价值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入手整理研究思路,以游客价值角色转换为切入点,运用价值逻辑、感知价值、旅游体验、情感地理等理论内容,厘清游客行为、游客创造价值与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联系,奠定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创造游客感知价值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携程网云南板块的游记为大数据样本,通过地理学的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和地图语言,结合网络数据采集方法、文本情感分析法和地理信息可视化分析法,实证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对游客感知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游客感知价值空间分异的驱动力和发掘管理意义,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与功能一致理论,分析了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人地适应性机理,并提出相应的价值提升建议。本研究构建了包含游客创造价值的感知价值分析框架,突破了以往以产品和服务为基础的感知价值研究框架,同时也突破了游客创造价值与游客感知价值分离的研究模式。研究还提出了基于价值权衡的情感空间测度,突破了以往基于积极或消极的单一情感测度下的情感空间研究。对不同游客“群体”行为对应的感知价值进行空间化,反映了游客群体行为的空间分异规律,打破了以往研究游客“个人”行为的情感表达的研究模式。研究还开发了 CSDM游客感知价值空间适应性综合分析模型,能够进一步回答和比较人地适应性的程度问题,延伸了以往仅回答是否适应的问题。研究发现,旅游地空间同时承载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游客的创造价值行为和游客感知价值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影响并带来游客感知价值的空间分异,反映了游客与旅游地空间的适应性高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游客价值本质上是同一主体(游客)同一过程(价值生成)两个面向(创造价值和感知价值)所体现的一体两面性质的回归。提升旅游质量就是提升游客价值。游客创造价值行为是传统质量和价格研究之外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高度抽象维度,是价值逻辑转变下感知价值研究框架的有益补充。游客不同出游行为选择下的感知价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情感感知强度差异。缩小地域差异、全面提高游客感知价值是促进旅游供给质量改革的有效措施。旅游地空间以情感为纽带基于游客感知价值视角的人地适应性可以通过自我和谐与功能一致理论的指导进行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宽我们关于游客感知价值包含游客个性出游行为体验的视野和解读,超越以往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对象仅限于产品和服务的思维,为产品和服务之外的感知价值对象和创造价值行为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影响感知价值空间分异的实证研究,扩大了游客感知价值维度构成的范围,丰富了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研究的现有文献。同时,研究从空间结构和特征上呈现感知价值的程度分布和差异化特征,有助于旅游供给方了解游客行为的空间偏好,有效的计划和实施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到地区间感知价值差距,弥补不足。在全面提升游客感知价值的同时,促进旅游地从单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转向游客价值管理,为旅游地供给侧改革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进一步强调了"新四化"发展纲要,新能源汽车逐渐扩大受众面,由此带动销量不断突破新高。截至今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2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三季度新增新能源汽车为76.7万辆,同比增长154.71%。
期刊
<正>7月21日,全省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副省长赵海山强调,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切实防范燃气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赵海山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燃气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要求,聚焦使用燃气的餐饮、综合体、
期刊
新时代德育评价模式的构建,应当基于“育德”为本质的交往实践,从“人本化”理念出发确定评价目的,基于“过程化”视角设计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以及正确运用“增值性”的评价结果,最终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生长的“育德”交往实践过程中成就个体德性的“增值”。
目的 分析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病患开展中医辨证方剂以及非布司他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宜兴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病患。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其中常规组(40例)摸蓝球,试验组(40例)摸红球,将非布司他及双氯芬酸钠应用于常规组病患中,将非布司他及中医辨证方剂应用于试验组病患中。针对每组病患各时期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血生化指标水平及
交叉口是慢行交通改造的重点,有必要对非机动车左转过街交通组织进行研究,为交通设计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的2种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左转一次过街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交通组织方式;之后对左转一次过街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慢行优先的非机动车信号配时方法;最后以北京市某交叉口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方案可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减少交叉口
自舒尔曼提出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以来,教育界对于教学知识的探讨就从未停歇。当代知识观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知识观向动态知识观的转变。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全国各地235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知识普遍存在分离的情况。在本体维度,主要体现为人为性的割裂;在认识维度,主要体现为认知性的局限;在方法维度,主要体现为工具性的错位。这种静态知识观下教学知识所呈现的分离状态极其
以河南省内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为例,介绍了影响填方路基沉降的因素,以及沉降监测的目的和内容,并且对填方路基开展桩网复合路基沉降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沉降控制满足规范要求,沉降控制效果较好。
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学需要开放性。要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整个世界,关注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以适应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还可采用有趣的练习或知识性幽默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各民族地区怎样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确保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由中华民族母体一并孕育、滋养的成对观念体系,均以自身发展为对方发展提供补益和促进的彼此联结。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与保护,是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经济社会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