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供给质量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现阶段,旅游供给侧改革既面临长期存在的旅游市场乱象问题,又因游客个性化体验行为而面临着新的挑战。游客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被赋予者,而是旅游体验和情境的价值创造者。旅游经济发展及其所引起的游客对体验与情境的个性化需求对大众旅游时代的质量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旅游供给改革和质量建设需要倾听游客的声音。游客感知价值是游客在旅游体验中对其收获与牺牲进行主观比较以后所表达的客观存在的权衡结果,反映了游客视角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在实证考察游客价值角色变化和旨在提升全域游客感知价值的基础上,试图从不同游客个性化体验行为的角度分析不同旅游地区游客感知价值的空间特征和适应性机理,并提出价值提升的管理启示。本研究从游客感知价值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入手整理研究思路,以游客价值角色转换为切入点,运用价值逻辑、感知价值、旅游体验、情感地理等理论内容,厘清游客行为、游客创造价值与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联系,奠定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创造游客感知价值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携程网云南板块的游记为大数据样本,通过地理学的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和地图语言,结合网络数据采集方法、文本情感分析法和地理信息可视化分析法,实证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对游客感知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游客感知价值空间分异的驱动力和发掘管理意义,本研究采用自我和谐与功能一致理论,分析了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人地适应性机理,并提出相应的价值提升建议。本研究构建了包含游客创造价值的感知价值分析框架,突破了以往以产品和服务为基础的感知价值研究框架,同时也突破了游客创造价值与游客感知价值分离的研究模式。研究还提出了基于价值权衡的情感空间测度,突破了以往基于积极或消极的单一情感测度下的情感空间研究。对不同游客“群体”行为对应的感知价值进行空间化,反映了游客群体行为的空间分异规律,打破了以往研究游客“个人”行为的情感表达的研究模式。研究还开发了 CSDM游客感知价值空间适应性综合分析模型,能够进一步回答和比较人地适应性的程度问题,延伸了以往仅回答是否适应的问题。研究发现,旅游地空间同时承载了旅游体验过程中游客的创造价值行为和游客感知价值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影响并带来游客感知价值的空间分异,反映了游客与旅游地空间的适应性高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游客价值本质上是同一主体(游客)同一过程(价值生成)两个面向(创造价值和感知价值)所体现的一体两面性质的回归。提升旅游质量就是提升游客价值。游客创造价值行为是传统质量和价格研究之外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高度抽象维度,是价值逻辑转变下感知价值研究框架的有益补充。游客不同出游行为选择下的感知价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情感感知强度差异。缩小地域差异、全面提高游客感知价值是促进旅游供给质量改革的有效措施。旅游地空间以情感为纽带基于游客感知价值视角的人地适应性可以通过自我和谐与功能一致理论的指导进行调节。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宽我们关于游客感知价值包含游客个性出游行为体验的视野和解读,超越以往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对象仅限于产品和服务的思维,为产品和服务之外的感知价值对象和创造价值行为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游客创造价值行为影响感知价值空间分异的实证研究,扩大了游客感知价值维度构成的范围,丰富了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研究的现有文献。同时,研究从空间结构和特征上呈现感知价值的程度分布和差异化特征,有助于旅游供给方了解游客行为的空间偏好,有效的计划和实施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到地区间感知价值差距,弥补不足。在全面提升游客感知价值的同时,促进旅游地从单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转向游客价值管理,为旅游地供给侧改革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