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现代性和市场经济飞速蔓延,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理性渗透人乡土社会。伴随着社会变迁,当前乡村中个体对其他村民、土地和乡村的依赖性降低,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市场化和理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传统熟人社会的人格信任、情面规则依然在无形中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际,这种处于传统-现代连续统中间状态、兼具现代性和乡土性的乡村社会是“后乡土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乡村集市作为村民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共场所,其间充盈着经济行动之外的丰富的意义表达,所以本次研究通过关注集市上的人际互动和交易实践来探索背后的交易逻辑,并试图探讨社会网络视角下的熟人关系的时代内涵。第一章对乡村集市、后乡土社会、熟人关系和差序格局进行了理论回顾,界定了适用于本次研究的后乡土社会概念,讨论了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明确了研究方法是综合观察与访谈技术的实地研究法,研究目标是探讨现代元素和乡土元素在交易实践中的张力和博弈,进而探究社会网络视角下熟人关系的时代内涵。第二章描述了本次研究地点Y集市的地域概况,从集市的周期、布局与规模,商品的种类、供应与定价,乡村集市的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今昔对比,从商品经济繁荣、政府便民政策、集市自身优势和村民赶集习惯这四个方面概述乡村集市盛行的原因,并描绘了赶集人、追集人和店铺个体户这三类集市交易主体的情况。第三章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了集市中的主体互动。赶集人在集市偶遇后的寒暄和互赠东西是一种面子工程。追集人在集市上的竞争与合作反映出集市上存在以业缘为纽带的泛熟人关系网,并且具有除业缘外的乡土互动。集市上的熟客交易和熟人交易具有行动逻辑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关系的差序造成具体实践因人而定的特殊性。此外,还关注了交易完成后的具有乡土特色的利他行为。第四章按时间序次从交易动机、交易策略和交易结果三个方面对交易逻辑加以总结。乡村集市中的交易动机往往是兼具经济目的和非经济目的的混合性动机。具体的交易策略是丰富且灵活的,卖方要掌握宣传和推销的策略,买方则要熟悉货比三家和讨价还价的战术,当然这些策略具有因人而定的特殊性;集市中还存在临时小团体和搭便车者,他们的动机是理性的。从交易结果来看,成功的交易是利益和关系的平衡,这期间涉及隐形的情面原则、泛化的熟人关系和暗暗的理性较量;而利益和关系的失衡则容易导致交易风险,如杀熟和欺诈,需要用制度信任弥补人格信任的缺失,对冲后乡土社会中理性滥用的风险。最后重申了对后乡土社会的定义、对乡村集市交易逻辑的总结,尝试对泛熟人关系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对话,并提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