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排放源,其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为了确保农业产量,我国农业采用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区域农业发展与碳减排间出现了不协调现象。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因而本文在遵循农业生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下,确保农产品供给,促进区域农业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农业发展与碳排放间关系对各阶段进行划分:农业发展与碳排放不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潜在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正相关阶段、农业发展与碳排放负相关阶段。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耕地量少固碳能力降低、化学农业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国家高额补贴致化肥需求膨胀、农药与农膜过度施用等影响农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次,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影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进行建模分析,根据各因素对我国不同区域典型省份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结合农用化学物质碳排放系数以及各典型省份的森林资源情况,得出多数区域现有的森林资源无法完全吸收农业生产碳排放的结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别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农业在低碳经济趋势下总体协调程度不断提高;从空间上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东部区域经济协调度较好,而经济较落后但农业资源未被完全开发的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协调度较好,但社会协调度较差。再次,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推进机制。本文分别从农业经济演进规律、农业生态环境压力、消费者的低碳农产品需求等方面,探讨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各种驱动因素,并分别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而提出相应的推进机制。最后,提出低碳经济视角下促进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的策略。一是通过政府、市场和农业生态系统自身调节促进农业协调发展;二是培育农业经济主体;三是根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作物碳吸收率及经济、资源和社会协调发展情况对区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四是发展农业碳金融为农业协调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区域共同研发并共享创新农业低碳化生产技术,促进低碳技术资源利用效果最大化,并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的形式推广农业低碳化生产。综上,本文以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为前提,以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和运行机理为切入点,在对我国农业发展及与碳排放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数量经济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建立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程度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评价;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驱动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机制;最后提出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进一步丰富了低碳经济视角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理论,并为各级政府应对温室效应制定农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