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善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对个人的道德素养产生普遍影响的一种价值观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藏丰富的友善内涵,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研究大学生友善观的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友善观,另一方面有助于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自觉践行友善观。我国传统文化友善观以“仁爱”为核心,主张“孝悌忠信”、“兼爱”、“贵和”、“民胞物与”等思想理念,各家学派对友善观的阐释既有合理内核,也有其局限性。在当代社会,友善观对大学生自身、人际交往、社会生活、家庭关系、自然生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察研究当代大学生友善观,发现其友善观呈现出一种弱化的状态,并表现在各方面,引发了人际问题和社会道德信念危机。大学生自身行为主体眼界的狭隘和利己主义的膨胀是造成大学友善观弱化的主观因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的偏失是其弱化的客观因素。因此,需要开展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形成以“和”为基础、“恕”为关键、“让”为途径以及大学生各种现实的友善关系观念。基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对于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文化的视域,循着大学生友善观的内涵意义,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总体是构建承载传统文化友善观的大学生友善观教育内容体系,涉及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友善观教育,并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大学生友善观的教育价值旨归是其自身形成“至善”的价值理念,自觉践行友善观。因此,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多课程教育、以实践活动为教育载体的多形式教育、以传统家风美德和时代楷模引领崇德向善的风气、利用传统节日风俗、建立完善的友善赏罚机制,就构成了大学生友善观教育的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