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两迁”害虫为主的水稻重大病虫发生严重,对水稻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在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农药质量良莠不齐、农民科学施药水平低等原因,因此往往导致农药过量使用,并由此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下降。为安全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危害,本文主要就黄岩区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安全高效的化学防治技术开展了研究,以在确保把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控制在3%的前提下,减少农药使用量,增加农民收益,推进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工程的实施。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近年来黄岩区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害虫方面,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为害渐趋加重,重发为害频率上升,而二化螟、稻螟蛉、黑尾叶蝉等种群数量和危害呈下降趋势;病害方面,水稻纹枯病发病程度呈增加趋势,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等呈下降。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改变,农田生境多样化,冬春气温偏高以及病虫产生抗药性。2、调查了移栽和直播两种单季水稻病虫与蜘蛛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以及天敌蜘蛛在移栽田中的数量要高于直播田中;二化螟在直播稻中的高峰期偏早,但在危害程度方面与移栽稻差异不明显。3、针对禁用甲胺磷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品种紊乱,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667m2用量30-40ml,防治效果好;31%氟虫腈·三唑磷以防治低龄幼虫时,用60ml/667m2,防治高龄幼虫时,667m2用70ml/667m2。4、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增加,导致2005年晚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为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六(4)代褐飞虱的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80ml/667m2加25%噻嗪酮50g/667m2无论对褐飞虱成虫或是若虫都有较好速效性,并且有较长残效期,在大发生年份应用,能有效控制褐飞虱成、若虫量。5、开展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防治水稻“两迁”害虫试验。验结果表明,对作物生长安全,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有理想保叶防效和杀虫效果,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建议在单季晚稻前期以稻纵卷叶螟为主,兼治飞虱、螟虫,后期以稻飞虱为主,兼治稻纵卷叶螟、螟虫,掌握低龄虫(若)施药,亩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 8-10g为宜。6、进行了4种药械各3个药液量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在水稻后期植株高大,适合推广应用担架式机动喷雾机;新型或老式背包式喷雾器,随药液量增加,防效明显提高,因此在生产应用中,视作物大小,加足水量,可确保防治效果;单季稻后期,使用弥雾机防治稻飞虱效果不如其它3种药械,水稻后期不适宜推广使用。7、组织实施黄岩区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工程。2006—2008年全区共实施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工程1.26万hm2。通过工程实施,农药使用量、防治次数显著减少,农民收益得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