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的水下滑翔机的设计都是在单一工作任务和环境下对工作效率进行优化,很难保证在所有条件下都达到最优的工作效率,无法满足工作任务的多样性和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基于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可变形的机翼成为一项新的关键技术,它能够根据不同工作环境自适应调整自身结构,减轻能耗,在整个工作航程中都具有最佳的航行性能,还拥有多任务间机翼形态快速切换的能力。其中自适应支撑结构与高效的驱动装置一直是实现可变形机翼的重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水下滑翔机的设计都是在单一工作任务和环境下对工作效率进行优化,很难保证在所有条件下都达到最优的工作效率,无法满足工作任务的多样性和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基于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可变形的机翼成为一项新的关键技术,它能够根据不同工作环境自适应调整自身结构,减轻能耗,在整个工作航程中都具有最佳的航行性能,还拥有多任务间机翼形态快速切换的能力。其中自适应支撑结构与高效的驱动装置一直是实现可变形机翼的重难点问题。蜂窝结构具备较高的面外刚度、较轻的质量以及优秀的力学性能可设计性,被众多研究者看作是机翼变形结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基于可变形机翼目前存在的难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零泊松比效应的三维蜂窝结构,与作为驱动装置的气动肌肉纤维结合,设计了一种可主动变形的柔性蜂窝结构,并实现了多种连续变形方案。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水下滑翔机的变形机翼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实现机翼变形时的自适应支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四角星形蜂窝结构进行了空间三维拓展,旨在实现蜂窝结构在空间三个主轴方向上的变形,并在变形全程都保持蜂窝的边界光滑连续性和良好的各向同性。本文首先对四角星形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讨论了蜂窝单胞几何尺寸参数对结构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结构变形过程中的零泊松比效应,为蜂窝结构的应用选型及多目标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随着可变形机翼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发出了不同的机翼变形方式。为了实现蜂窝结构在可变形机翼上的应用,本文结合气动肌肉纤维设计了柔性可变形蜂窝。针对气动肌肉纤维的变形位移和驱动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收缩率随输入气压的变化规律。通过进行驱动变形方案的设计与变形试验,对气动肌肉纤维的控制和压力调节,实现蜂窝结构的多种弯曲与收缩驱动变形,验证了柔性蜂窝结构多种变形的可行性,为蜂窝结构在水下滑翔机可变形机翼上的应用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自控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供热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供暖系统的多种异常工况会导致室温不达标现象,因此对于异常工况的诊断方法研究至关重要。由于实际供暖系统中用户异常工况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因此利用TRNSYS仿真模型获取数据,然后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供暖热用户数据分类诊断。首先,以实际建筑物供暖系统为基础,利用Sketch Up软件建立了建筑物的物理模型,在TRNbuild中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资源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城市管线被引入地下。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当天然气管道损坏发生泄漏时极易扩散到其他地下相邻空间引发爆炸、火灾事故,特别是进入排水管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之排水管道内沼气的干扰,经常会出现天然气泄漏判别失误问题,因此急需对泄漏天然气在排水管道内的扩散进行识别与分析。本文首先基于排水管道内可燃气体特性,对
舰船在水上前行中会因振动而产生噪声,噪声的存在会降低舰船的隐身效果,使其极易被敌方探测、定位、跟踪,严重降低了舰船的生存力及战斗力。采用减振、降噪技术可有效降低舰船自噪声,一方面增大声呐探测距离(进攻时),另一方面提高舰船隐蔽性(防御时),增强攻防能力。目前,围绕传统材料及结构开展的减振降噪技术研究已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为此,本论文试图利用复合材料轻质、高阻尼、可设计性强的特点,寻求高阻尼复合材料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Integrated Power System,IPS)以电能动能相统一的方式实现了舰船动力推进与舰上设备供电的精确高效控制,是未来海军舰船发展的方向。而光纤电流互感器(Fiber-Optic Current Transformer,FOCT)具有体积小、绝缘性好、量程大和高暂态响应等优点,不仅可以及时感知和定位发生故障的电网线段,为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提供有效的判断信息,最大
潜艇作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重要战略性武器,其隐身性能对其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故研制出一种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水下吸声结构对于提升潜艇的隐身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传统含空腔的水下吸声结构和并联排列的设计理念,以实现较好的低频、宽带吸声和耐压性能为目标,设计含渐变式空腔的水下吸声结构。在理论部分,论述选择插值型空腔结构作为水下吸声结构腔型的原因,并构建用于其结构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设计水下吸声结构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清洁能源供暖政策的推广以及风电的迅速发展,为电热直接转换供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这种供暖方式使用方便、环保、控制灵活,但目前市面上电热采暖装置种类较多,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缺乏选择依据,进而产生了采暖房间不舒适、采暖费用较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选用市面上常有的普通电暖器、电热板、固体蓄热电暖器三种电热采暖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种电热采暖装置对室内热环境的影
目前,常用的一种微互连方法是BGA技术。随着无铅化的提出,BGA焊球所使用的Sn Pb钎料逐渐被无铅钎料所取代,常用的一种钎料是Sn-3.0Ag-0.5Cu(SAC305),无铅钎料在服役过程中性能将发生改变,当其性能下降时,将影响芯片的可靠性,严重的可以导致整个产品的失效。在服役过程中,热失配将导致焊点位置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同时电流引起的物质迁移现象将导致焊点内产生空洞等问题,热电耦合往往导致焊
作为工业大国,我国的铝行业生产规模巨大且逐年递增,二次铝灰是生产加工铝材中常见的一种废料,且年排放量约3500万吨。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仍为堆存或填埋,导致二次铝灰污染周围环境,危害生态健康。目前的研究无法同时满足既回收二次铝灰中铝元素,又做到铝灰完全资源化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创新提出一种方案,先回收铝灰中的铝元素,再将其回收后剩余的残余物(既三次铝灰)进行资源化利用,真正做到“零排放”。将
随着海洋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海洋浮式结构物层出不穷,而这些结构物之间普遍存在着狭缝,在某些特定频率入射波作用下,狭缝间水体就会发生共振反应,具体表现为狭缝处的波面剧烈抬高。本文将实际结构物简化为便于研究的物理模型,利用STAR-CCM+软件建立了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数值波浪水池,对浮体狭缝间水体的共振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求得狭缝间水体的共振频率和共振波高,并且得到狭缝间水体的波高
舰艇舵体绕流噪声是其噪声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舰艇柔性舵降噪特性,分析其降噪机理并揭示舵体弹性尾缘结构参数对降噪效果的影响,本文选用噪声混合预报的方式计算了舵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绕流辐射声场。针对NACA0018翼型舵体选用大涡模拟湍流模型计算了其绕流流场,将绕流流场计算所得声源数据通过声类比理论计算得到其辐射声场。为分析柔性舵降噪机理,文章开发了结构场-流体场耦合场计算模型,模型采用了基于扩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