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资源的开采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表形变、土地资源损毁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也必须得到重点关注。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辖区内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多样,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丰富,经济生产总值位列吉林省第三名,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然而,地震频发、地下水及油气资源的过量开采,使松原市成为了地表形变的易发生区域。地表形变会造成道路、电力、水利等公共设施的损毁,减缓城市建设的步伐,且对松原市内河流湖泊的灌溉功能、生态及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松原市地表形变监测,对松原市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及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如水准测量、GPS等)虽然在监测结果的精度上能够达到毫米级要求,但因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业成本高,数据更新慢且监测范围较小,难以满足现阶段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本文在介绍InSAR的基本原理、发展流程及时序InSAR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对松原市进行了时序地表形变监测及诱因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时序InSAR的松原市地表形变监测。以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间覆盖松原市的不同轨道Sentinel-1影像为数据源,基于SBAS-InSAR获取全市范围内的时序地表形变结果及平均形变速率,对形变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城区重点形变区域,基于PS-InSAR对Sentinel-1影像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同源SAR影像不同时序InSAR方法处理结果的差异,探讨不同时序InSAR方法的适用性;(2)基于不同SAR影像的形变结果交叉验证。以ALOS-2卫星的PALSAR-2影像为数据源,基于SBAS-InSAR获取松原市部分区域的形变结果,将该结果与基于Sentinel-1影像得到的形变结果进行对比,实现多源SAR影像形变结果之间的交叉验证;(3)地表形变自然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叠加土地覆盖产品,对比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区域的形变结果差异。联合监测期间内的气温及降水数据、地震发生情况,研究时序形变与气候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形变受地震分布情况的影响。通过监测松原市的地表形变并对其规律进行分析,可以为松原市湿地环境保护、盐碱地改良工程建设、生态和地质环境整治及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提升地表形变灾害监测和防治的科学化水平,为生态建设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