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07月至2018年07月入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并首次确诊AM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48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Rentrop分级,Rentrop评分0级和1级被定义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n=138),Rentrop评分2级和3级被定义为冠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n=11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术前进行静脉采血,并详细询问病史,记录其临床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Lp(a)和CRP浓度,然后比较两组之间的Lp(a)和CRP浓度。使用统计软件包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AMI患者Rentrop分级与Lp(a)、CRP之间的相关性。绘制Lp(a)、CRP预测AM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所有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CC形成不良组与CCC形成良好组相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单核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梗死相关动脉(LAD、LCX或RCA)、病变血管支数(单支、双支、三支)无显著差异(P>0.05)。CCC形成不良组和CCC形成良好组相比Lp(a)(187.01±33.15 VS 151.29±39.82 mg/L)、CRP(14.54±5.43 VS 12.20±4.58mg/L)、糖尿病(36.2%VS 24.5%)、舒张压(76.32±13.05 VS 79.37±10.74 mmHg)、梗死前心绞痛(20.3%VS 3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CCC形成不良组的Lp(a)、CRP和糖尿病病史均显著高于CCC形成良好组,CCC形成不良组的舒张压和梗死前心绞痛病史均明显低于CCC形成良好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AMI患者的血清Lp(a)水平与CCC分级呈负相关(r=-0.446,P<0.001),CRP水平与CCC分级呈负相关(r=-0.25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a)水平(OR=1.025,P<0.001)、CRP水平(OR=1.069,P=0.027)、梗死前心绞痛(OR=0.508,P=0.042)、糖尿病病史(OR=2.364,P=0.008)是影响AMI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而舒张压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没有统计学差异。Lp(a)、CRP浓度预测AM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a)、CRP浓度预测A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81.9%、73.9%,特异性分别为70.0%、54.5%,而Lp(a)、CR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提高了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为84.1%,与Lp(a)及CRP单项检测对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梗死前心绞痛是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形成良好CCC的有利因素,糖尿病不利于AMI患者CCC的形成。2.急性心肌梗死时Lp(a)、CRP水平与冠脉不良CCC形成有关,且Lp(a)、CRP水平与CCC分级呈负相关。高水平的血清Lp(a)、CRP是A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3.Lp(a)、CRP浓度预测A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81.9%、73.9%,特异性分别为70.0%、54.5%,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CCC形成不良的敏感性增加到84.1%,能更准确地预测AMI患者CCC形成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