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曾经因其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培养社会精英而远离社会现实,被比喻为“象牙塔”。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愈益广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热点。面对大众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比较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继而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采用跨学科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论述,指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新要求和新变化。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质量概念也从“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发展到“全面质量”,对质量认识的飞跃也促进了质量管理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诞生了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虽然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产生于产业领域,但其理论和方法同样可以适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通过应用现代管理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服务质量管理理论和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发展。“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正如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一样,教育质量,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所在。不论是精英高等教育,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都要保证质量,但两者的培养目标与规格不同、社会适应面不同,则其质量的标准也就不同,不能用任何一种单一的质量观来衡量。因此,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应以多元的质量观来评价多样的教育形式。
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为保证教育质量,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应是一种较优的方式选择。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应用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必将迈上新台阶,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也将不断增强。
本文还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出发,按国别论述了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院校自治型、政府主导型、社会监督型和多元化等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式,以及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归纳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特点,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还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形成过程,结合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发展演变趋势和现实发展要求,提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建议。
本文最后归纳了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创新之处。
1.通过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归纳了院校权力、政府权力、专业或行会权力三种高等教育学术权力的基本形式及其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国家历史与文化的传统、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分析了发达国家各自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模式,对于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动态变化有重要启示意义。
2.通过比较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体系特征,在分析院校自治或自主型、政府主导型和社会监督型三种基本模式基础上。指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3.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模式的选择和建立必须考虑国情。中国以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需要优化和完善,逐步形成既符合国情、又有效率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同时,本文对今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和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不足也做了阐述。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必然伴随观念和制度的创新,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和创新需要法律保障。要达到此目的,依法治教是根本,诚信机制是基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还要走很长的路程,不会一蹴而就。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将不断提高,最终从高等教育的大国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