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认为,张万福是道教史上继陆修静之后、杜光庭之前,对道教戒律科仪的完善做出很大贡献的人物。在方法论上,本文用最基本、简单的文献考证和分析的方法,以收藏在《道藏》中张万福的文献作为基础,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张万福的道教戒律及思想做了细化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张万福留下来的文献,考察张万福整理道教戒律的背景。唐代是道教的黄金时期,但也有道教内部持戒不严等情况,并且部分道士过分依附皇权。张万福曾到过很多地方,目睹道教内部的混乱,而他又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这可能是他重整道教戒律的主要原因。第二章主要对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所记载的三皈戒、五戒、八戒、无上十戒、老君百八十戒、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以及智慧观身二百大戒等戒律做了考释,分析了不同戒律的受戒对象以及这些戒律在唐代之前的流传。南北朝时期道教戒律形成之后,到了唐代道教戒律已经非常繁多,并且有虚构的成份。从《三洞众戒文》中记载的正一、灵宝、上清所受的不同戒律来看,魏晋南北朝道教流派到唐代也逐渐演化成道教的受戒阶位。在《三洞众戒文》中所收入的诸多戒律中,“三皈戒”、“五戒”、“八戒”和“十戒”是最为基本,也最为流行。第三章主要以张万福的《传授三洞经戒法篆略说》为中心,考察道教经戒传授次序以及中古时期佛教与道教戒律的交涉。从张万福所说的是“三皈戒”、“五戒”、“八戒”来看,道教戒律虽然从形式上、内容上都受到佛教的影响,但与佛教戒律不同的是,道教戒律的传授与道经联系在一起,并且具有很强的儒家伦理色彩。第四章主要把张万福所整理的戒律与敦煌写本中的有关道教戒律类残卷做了对比研究。我们把张万福在《三洞众戒文》中强调的“在俗男女,无上十戒”、“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凡受戒,皆须诣师伏受抄写”等同敦煌本P.2347、S.6454号写本的内容结合起来,发现敦煌写本中最后盟文对“十戒”和“十四持身品”也是非常重视,可见“十戒”在唐代的道教中地位非常重要,也很比较流行。而我们根据《择日历》中的所引用的材料推测,写本S.203可能抄自张万福所提到的在《择日历》中引用的《正一法文度箓度治仪》。第五章对张万福的道教戒律思想做出现代诠释和现实思考,认为道教戒律主要以防非止恶、善道教化为根本精神,以确立修道神圣性为目的,注重现实的伦理关怀。在现代社会中,古老的道教戒律与现代性之间的存在着紧张,因而既要“发扬道教戒律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是道教戒律走出这种紧张的可能出路之一。最后一部分重新评估了张万福在道教史上地位,并做了研究展望。张万福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官方和民间对张万福的评价存在的差异。官方文献对张万福的忽略可能与他参与太平公主叛乱有关。其所倡导的一些道教戒律、科仪在世俗生活中可能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逐步化约,从而淡出精英阶层的视野。但是张万福在杜光庭那里获得很好的评价,说他是道教戒律科仪史上的重要人物并没有多少疑问。道教戒律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道教戒律与道教忏法等问题可以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