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粮食生产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有目共睹。然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中国粮食需求不断呈现刚性增长态势,粮食供需将长期处在紧平衡之中。中国粮食生产位居世界前列,但这并没有使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反而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给了跨国粮商以可乘之机,对中国粮食产业进行大肆“围剿”,一度使中国粮食产业陷于不安全的危机中。由于中国期货市场发育的不完善以及其他配套支撑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中国对粮食价格的自主权仅在国内贸易环节有效,一旦与国际市场接轨,定价权利将落于他人之手。本文正是基于中国粮食定价权的缺失展开各相关问题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客观评价当前中国在粮食定价方面的国际地位,在此基础上剖析其中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在本文的引言部分,笔者从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种种怪现象中指出中国粮食也面临着缺乏定价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低下的问题,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在本文第2章的文献综述部分中,笔者指出现有文献没有对粮食市场势力、定价权的形成机理及定价权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第3章对中国粮食在生产和贸易等方面的国际地位进行了测度。本文认为中国粮食生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国粮食净进口不断增加且粮食贸易价格处于不利境地,在产品国际竞争力上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世界主要出口大国在几大粮食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并在定价权和动态比价方面有一定优势。中国主要粮食产品的定价权商都很低,动态比价也没有优势,反映出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价格劣势。另外,中国缺乏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力,即使贸易量大也存在市场势力的缺失,验证了粮食贸易的“大国效应”并不存在,最终得出中国粮食的国际定价地位低下这一结论。本文还发现,主要粮食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对国际价格有显著影响,拥有较高的国际定价地位,而粮食进口国则基本不存在市场势力,国际定价地位低下,发展中国家及其粮食产业发展仍相对落后。本文第4章对国际粮食价格的形成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粮食定价权的争夺并不仅仅存在于粮食贸易层面,也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博弈,是相关支撑产业的竞争,而在这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拥有巨大优势。本文的研究发现,粮食供需的基本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基本因素,但在美元汇率等因素作用下,这些基本因素的作用被弱化,这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要提高国际粮食定价地位仍面临不少困难。此外,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也是国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之一。本文第5章对当前中国粮食定价地位低下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发达国家对粮食贸易的垄断及跨国资本对全球产业链的战略操控是导致中国粮食定价地位低下的外部因素,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粮食加工企业和国内相关支撑产业的劣势,在于期货市场的不健全,在于相关政府机构的职能缺位。本文指出定价地位低下可能通过贸易、金融和投资等途径对中国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则显示中国粮食国际定价地位低下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加深和粮食库存消费比的不合理化发展,另外国际粮食价格的变化将提高中国进口依存度,中国居民的食品支出也随之增加,本文认为这也是中国粮食国际定价地位低下的体现。在对粮食生产者的研究中发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生产者价格的带动作用很微弱,而对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带动作用较明显,总体上来说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生产者产生了不利影响。最后通过两个案例进行了进一步论证。最后本文提出建议,认为当前应完善国内农业产业链、实施企业联盟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提高中国粮食国际定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