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定向降准以来,以“精准调控”与“微刺激”为主要特征的定向降准政策逐步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截止2017年9月27日的最新一次,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前后多达十次,累计释放流动性资金数量不容小觑。而定向降准政策所释放的资金是否精准地流向三农与小微企业领域,至今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判断。本文试图通过构造理论模型探究定向降准政策的传导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定向降准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支农支小贷款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假定构建理论模型,并加入定向降准变量和考虑资本监管因素对该模型进行扩展与修正,然后利用所假定的一系列约束条件,对扩展后模型进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银行支农贷款或支小贷款比例,即定向降准政策颁布后三农或小微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分配。二是监管当局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或者商业银行拥有的资本不充足,会抑制获得定向降准商业银行支农或者支小贷款的发放。三是监管当局小幅降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或者商业银行拥有的资本充足,会激励获得定向降准商业银行支农或者支小贷款的发放。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12-2015年间66家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数据,首先采用面板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检验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对商业银行支农支小贷款的影响,其次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基础上再次运用面板双重差分(DID)模型做进一步验证,最后构造三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银行资本是否改变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支农支小贷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从贷款数量维度来看,与未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银行相比,定向降准政策可以有助于商业银行支农和支小贷款的发放;从贷款结构维度来看,与未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银行相比,该货币政策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支农和支小在贷款总量中的比例。(2)通过对样本银行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配对有效解决定向降准政策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再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定向降准政策可以明显增加银行支农支小贷款的数量和占总贷款的比例,进一步支撑了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3)随着银行资本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定向降准政策对银行发放支小贷款的激励效应但抑制该政策对银行发放支农贷款的激励效应。本文认为定向降准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向“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但还需其它宏观政策如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强化巩固定向降准的最终效果。同时也需监管部门在保持或继续提高其他类别贷款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实行实施差别化监管,促进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