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生存行为中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质量的好坏及适宜性不仅关系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人类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使人居观念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是人们对人居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一个与自然相和谐、安全的人居环境,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进行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保护人类生存的空间,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证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并使其向可持续发展方面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而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个大背景的评价较少。鉴于此,本文从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搜集DEM、遥感影像以及气象、水文等相关数据,以关中渭河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基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运用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水文指数、地被指数四个计算模型,分别评价了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土地覆被四个自然因素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最后建立人居环境指数(HEI)加权模型,对关中渭河流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在研究技术和方法上,运用RS和GIS技术对收集和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运算,并最终以1km×1km为栅格单元得出关中渭河流域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分析研究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特征差异。通过评价关中渭河流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最终得到的结论和认识有:(1)关中渭河流域地形起伏度空间差别较大,最大值为5.33,最小值为0.32,包含了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中度适宜和高度适宜五个级别;土地条件为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状态,植被覆盖度在20%~60%之间,为中、低植被覆盖度;综合考虑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年均温度可知,研究区气候舒适期大都为5~7个月,年平均温度在10~15℃之间,为一般适宜区;研究区降水量充足,地均水资源量少,水文条件适宜程度有四个等级,临界适宜、一般适宜、中度适宜和高度适宜,水文指数介于0.32~0.85之间。(2)利用人居环境指数(HEI)加权模型对关中渭河流域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人居环境指数大多介于0.4634~0.7617之间,主要为一般适宜和中度适宜区,适合人类常年居住。研究区无高度适宜区,有小部分由于受地形条件和土地覆被的影响为不适宜区和临界适宜区。(3)影响人居环境适宜程度的各自然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如地形起伏决定了土地利用类型和各气象因子的变化,水文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植被的覆盖类型和程度,植被覆盖状况反过来又影响水、气的分配等等,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它们共同作用于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本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评价所用的方法,运用RS和GIS技术对搜集的DEM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以及气象、水文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和运算,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探索性的评价自然条件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而以往人居环境的研究多集中于从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去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性,其数据来源于统计数据,相比而言,运用RS、GIS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减少了数据搜集、处理过程中人为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更加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