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权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评价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状况、文明程度、人权保障程度等不可回避的重要标准,因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欧美发达国家为了有效保护劳动权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强调保护本国劳动者的劳动权,防止外来劳动力对本国劳动权的过度分享;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阻止国外廉价劳动力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迫使后发展国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实行普选制的国家而言,大选中关于就业问题更是政党之间竞争性演说不可回避的话题。从国际人权公约及外国立法例来看,劳动权已经成为一项基本人权,并被列入各国宪法,成为一项基本权利。从性质上看,劳动权的性质具有多元化特征,是基本人权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对于深刻理解劳动权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构建劳动权体系。从内容上看,劳动权是包含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的权利束,非基本权利是对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和落实。通过劳动权国内和国际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权法律保护制度和机制与国际社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从劳动权实现上看,劳动自由权和平等权是劳动权的内在要求,而强迫或强制劳动、就业歧视则成为劳动者实现就业权的障碍,这既有法律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完善劳动保护制度和措施加以克服。关于劳动权的保护,劳动基本权的宪法救济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权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为劳动权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此外,劳动权的救济还需要对现有法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而劳动者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我国劳动权保护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获得了较快增长,已经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权保护法律体系,并成立了专门的劳动监督检查部门。但与国际公约和国外立法相比,我国在劳动权法律保护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超时劳动现象还较为普遍、就业歧视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等,应当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本文研究的核心观点是按照有权利必有救济,无救济即无权利的观点,劳动权不应仅仅是一种权利宣告,否则权利将被虚置。因此,应当通过设置救济制度和机制,为劳动权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本文的创新性表现在:第一,对劳动权的体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权利谱系。第二,揭示了劳动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重要价值。第三,揭示出劳动权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四,论证了劳动权并非单一的权利、劳动权的基础性地位和发展性特征。第五,分析和肯定了集体谈判权和罢工权的地位,有助于促进劳资平等。第六,为充分保护劳动权设计了较为完整的救济机制。文章内容由七部分构成:第一章为导论。本章由四部分构成,即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我国劳动权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为劳动权的本体论。本章包括劳动权概念新解、劳动权性质辨析、劳动权性质的多元统一性分析、劳动权的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劳动权的体系化等五方面内容。这些是对是劳动权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体现了笔者对劳动权基本问题的认识。第三章为国际人权视野下的劳动权阐析与定位。本章包括劳动权产生的历史追述、劳动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定位、劳动权的国际法渊源、国际人权法中劳动权的比较等四方面内容。通过将劳动权放入大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研究,可以避免视野的局限性,对劳动权的历史和未来走向获得宏观认识,对国际社会为劳动权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及其成果进行宏观把握,有助于更好地探寻国内外劳动权保护水平上的差距,为我国劳动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寻找借鉴。第四章为劳动平等权及其反歧视注释保障。本章包括劳动平等权和不受歧视权的概念内涵、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就业歧视的类型化分析、平等权与不受歧视权的法律保障、劳动平等权的实现五方面内容。劳动平等权和不受歧视权是劳动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其中,劳动平等权为劳动权提供了一般性的保护,如同工同酬、男女平等、性别平等、种族平等等。劳动者不应当因为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不受歧视权是针对特殊群体在就业中遇到的歧视提供保障,如妇女、未成年人、少数者、某些疾病患者等,其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保护特殊群体的劳动权,是从微观意义上促进劳动平等权的实现。第五章为集体劳动权的构造与功能。包括民主管理权、团结权、集体谈判权和罢工权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集体劳动权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得到体现,并被规定在国际条约、协定、宣言之中,成为劳动者以集体的力量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为劳动者的自力救济提供了法律保障,并更好地体现劳资双方的意愿并降低国家参与维权的成本。第六章为劳动权在国际劳工标准视域下的检释与完善。包括国际劳工标准的主要内容、国际劳工标准的特征、中国批准的主要国际劳工标准及国内实践、中国的劳动标准与国际劳工组织标准的比较、劳工标准与劳动者利益的连结五个方面的内容。国际劳工标准均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标准的可接受性等特征,必将对推动劳动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更好地寻找差距、借鉴经验,促进我国劳动权保护水平的提高。第七章为劳动权损害的类型分析。包括劳动权的缺损及其补救、劳动权受损的传统法律救济、完善劳动权救济制度的构想三方面内容。类型化分析将增进劳动权保护的针对性,有助于构建科学、规范、完整的劳动权救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