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绿色出行”的大力倡导,更多人出行选择公交和地铁,使得公交车的等待乘客增加。作为服务性较强的公交公司来说,考虑乘客的满意度来确定合理的发车间隔是十分必要的。公交车在站点间行驶的时间常常是随机变化的,使得乘客等待时间波动较大,影响乘客满意度。本文首先考虑乘客在等待一定时间后会自行离开并产生不满,将公交车行驶时间的随机波动与乘客满意度相结合建模,对公交车发车间隔进行了优化。利用最优性条件,本文得到了基于乘客满意度的最优公交发车间隔的结构性质。之后将模型进行深化,利用损失风险与期望效用理论来刻画乘客的满意度,这样更加实际的表示出乘客的等待心理。为此,本文结合56路公交线路来进行讨论分析,详细研究了考虑乘客满意度的最优公交发车间隔。首先,利用时间节点来描述乘客等待最长时间,即乘客等待时间超过时间节点会选择离开。由于乘客和公交车到达站点均是随机变量,因此用这种方式描述的乘客满意度也为随机变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建立乘客满意度、发车间隔与公交公司总净收益的关系模型,同时文中考虑了损失成本。其次,对上述模型进行理论分析,证明模型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在考虑乘客满意度的条件下,得到的最优发车间隔使得公交公司的总净收益最大。并结合实际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最优值,同时也提供出仿真结果。利用MATLAB进行一维搜索和仿真计算,对于考虑乘客满意度的第一个模型,在单站点计算的模型近似值和仿真的真实结果均为24分钟;对多站点进行仿真计算的最优发车间隔为8分钟。由于单站点情况和多站点情况下得到的最优发车间隔相差较多,为此本文分析了站点数对最优发车间隔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模型中其他重要的变量对发车间隔和总净收益的影响。得出到达率越大最优发车间隔越小,总净收益越大;公交车在两站点间行驶时间的方差越大,得到的最优发车间隔越小,总净收益也越小。随后,对满意度的描述进行深化,利用期望效用理论理论来描述乘客的满意度,使乘客满意度的描述更加具体化,更符合实际。最后,从损失风险、期望效用理论来考虑乘客满意度,分别建立了:公交车在两站点间行驶时间为定值时的考虑乘客满意度的公交发车间隔模型,和公交车在两站点间行驶时间为随机变量时的乘客等待效用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证明得出第一个目标函数的二阶导数是小于零的,即存在最优发车间隔使得在考虑乘客满意度的条件下,公交公司的总净收益最大。同时对第二个模型求了一阶差分,得出随着发车间隔的增加,乘客的效用降低。文中也对结合期望效用理论来描述乘客满意度的公交车优化模型进行了实际分析,得到在单站点情况下的最优发车间隔为2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