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本身、自己与他人和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自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自我概念”这一理论以来,自我概念问题开始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的探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社会化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儿童的社会行为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众多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但对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活动重视不够。本研究力图在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初中生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探究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自我概念的发展对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以期为培养初中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其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太原市两所普通学校的572名初中生为被试。量化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Marsh等人1984年发表的“自我描述问卷”Ⅱ型和Helmreich和Stapp1974年修订的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为调查工具,分类分析讨论了现实条件下初中生自我概念、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结果发现: 1、初中生自我概念存在年龄差异,初中生的自我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初一年级到初二年级发展比较快,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发展较缓慢。城市自我概念各分量表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农村学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初中生的社会行为也存在年龄差异,从初一到初二年级呈上升趋势,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初一年级。 3、初中生自我概念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其社会行为成正相关,从而反映出自我概念不同因子对社会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 质化研究以深入访谈为主,分别选出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各六人进行单独的面谈。在访谈中发现,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对其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可能促进社会行为的发展。 本研究最后部分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提出建议,应以新的高度认识和注重培养青少年积极的自我概念,以促进他们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