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垃圾革命将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活垃圾的爆炸式增长,我国各大中小城市的郊区几乎被垃圾填埋场占据,“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加速了人口流动,大量外地人员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严重阻碍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取了填埋、堆肥、焚烧等末端处理手段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但实践证明,单纯的末端处理不但无法有效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反而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根据西方国家实践的结果,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鉴于以上背景,我国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也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多次垃圾分类试点,但皆未达到预期目标。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政策执行环节,而政策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我国一直以来对政策执行领域关注不够,相关理论和文献也相对较少,许多公共政策的执行出现了前期大量投入,中期缺乏动力,后期不了了之的现象。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领域的研究对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作为我国第一大城市,200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19年又成为我国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并于2019年7月1日率先开始生活垃圾分类改革,迈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选择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与时效性。本文基于公共政策执行这一视角,构建史密斯模型框架,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探讨与研究。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确定研究的实用性,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了解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第二,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进行分析,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通过借鉴德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的经验,为我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供对策建议。同时,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数据,笔者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史密斯模型等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笔者认为上海在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与前期准备方面比较充足,执法力度很大,居民垃圾分类意愿也较高,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与最初的政策预期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垃圾分类标准存在逻辑概念重叠,分类标准合理性有待商榷;部分实施细则可行性差;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全流程监督体系;政策执行机构职能分散、缺乏统一强力推手;执行主体角色单一,可持续性不足;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后续力量不足;居民素质参差不齐,损失感与获得感不对等;社会环境不成熟;垃圾焚烧、湿垃圾就地处理、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等处理技术与处理能力存在差距,有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借鉴德国在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经验办法,从史密斯模型的四个层面提出了以下措施:建立政策动态完善机制,提高执行机构的系统化与市场化水平,根据目标群体特点进行分类宣传教育,目标群体间构建社区联合监督体系,完善垃圾处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笔者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执行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