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需求快速增加,使进入黄河下游水量锐减。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游河道频繁出现断流,使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需水无法得到满足,直接导致了河口淡水湿地生境破坏、面积逐渐萎缩,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开展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研究已经成为新时期维持黄河三角洲生命功能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和当地政府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将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生态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992年以来淡水资源补给控制了黄河三角洲沼泽草甸湿地景观的演化。1992-1999年由于黄河入海流量的急剧下降,沼泽和草甸湿地景观也明显萎缩,而旱生灌丛面积增加。而通过人工引水进行湿地恢复后,到2005年,沼泽和草甸湿地景观面积又有所回升。通过对裸露滩涂、翅碱蓬、芦苇沼泽和芦苇草甸几种主要的湿地类型的景观指数分析表明,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升高,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加大。
本文以丹顶鹤为指示物种利用专家知识模型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生境演化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的减少是造成丹顶鹤栖息地面积大幅度下降的直接因素。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化则使丹顶鹤栖息地的质量严重下降。
利用预案研究方法,本文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三种不同水量的引水预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研究表明,三种预案都能够有效地提高芦苇湿地尤其是芦苇沼泽的面积,丹顶鹤的承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由于大水量预案可以增加适度的明水面积,在改善沼泽鸟类生境的同时,对天鹅类游禽生境也有较大改善,因而生态效益最优。通过模拟还发现由于三种湿地修复预案都占用了大面积的滩涂,因而在短期内对滨海滩涂鸟类黑嘴鸥的生境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此外,模拟还显示,与只对南部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修复相比,南北保护区湿地同时修复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整体的保护和生态承载力的提高具有更大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