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构特性的结构形态创构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与结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供人类活动的人造空间,两者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复杂的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中,结构的力学性能决定整个设计的成败,故选择合理的结构形态至关重要。结构的力学性能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荷载传递方式,工程师希望结构主要以轴力或薄膜力的方式传递荷载。本文根据机构在荷载作用下自行演变至势能最低而且其内力仅为轴力或薄膜力的特点,通过结构与机构相互转换,采用一系列形状控制措施,建立了寻求合理结构的结构形态创构方法。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弯矩,创构出以轴力或薄膜力为主要方式传递荷载的高效结构。这对建筑与结构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机构在形状变化过程中的几何特性,建立了描述机构运动的移形方程并利用广义逆矩阵原理确定了机构的可动方向;基于B样条曲线/曲面的性质描述了结构形状,实现了光滑的网状与曲面结构几何形状的表达。
  2.对机构形状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分析了影响机构形状的因素,探讨了杆系机构中杆件和杆件组长度的约束效应,并将其拓展到索长度和膜面积的控制。探讨机构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构演变过程中的势能的变化规律以及稳定状态下的机构受力特性。机构会在荷载的作用下向着势能下降的方向移动。当机构势能达到最低状态,其形状将不再变化并且内力也仅为轴力或薄膜力。此外,将临时单元(杆、索、膜)和临时力引入到结构形态创构过程中,将方法的应用范围拓宽到张拉形式的结构形态确定,同时临时单元以及临时力的设置也是该方法的一种有效的形状控制手段。
  3.根据机构会最终停留在稳定状态的特性,建立了结构形态创构问题的数学模型。依据机构形状控制策略并结合机构移形方程,建立了寻求对应于最小势能机构形状的方法。方法在建立移形方程时,通过引入分组方式、临时力与临时单元来实现机构形状控制策略。至此,建立了基于机构特性的结构形态创构方法。
  4.根据所提出的基于机构特性的结构形态创构方法,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杆系结构、网状结构和曲面结构的形态创构。通过对组成机构的单元进行分组以及设置临时单元与临时力,该方法能够控制结构单个构件长度/面积和多个构件的总长度/总面积,同时也为结构形态创构提供更多的结构形状控制措施。通过算例考查了方法的性能与可靠性,总结了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构的形状特点与受力性能特点,进一步探讨将该方法应用于各种不同结构体系的可能性。
  5.对不同类型结构进行模拟工程设计,模拟设计涵盖了单层网壳、树状支承结构、自由曲面结构等多种结构类型。分别根据建筑意图、工程的特点和需求选取相应的机构类型,并结合不同机构类型的特点确定了适合的形状控制措施。在结构形态创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形状控制策略可以获得既满足建筑意图又符合受力合理性的结构形态。对结构形态创构的最终设计方案进行了受力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初始结构,该方法所得结构的弯矩、应变能以及最大Mises应力均明显下降,结构是以轴向力或薄膜力为主要方式来承受给定荷载,其受力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对多种类型结构的工程模拟设计,进一步说明了形状控制策略的使用方法并证明了该形态创构方法的有效性与普适性。
  本文系统研究了机构特性并提出了基于机构特性的结构形态创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寻找势能最低状态时的机构形状来实现多种类型结构的形态创构。方法中的多种形状控制措施能够满足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多种工程需求。该方法可以创构出既符合建筑美学又符合受力合理性的结构形状方案。
其他文献
现代战场通信采用组网的方式实施,信息注入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战场无线网络对抗手段。通信网链路层协议的破析是实施信息注入的前提条件之一,信道编码识别又是链路层协议破析的关键技术。在认知无线电领域,自适应编码调制(Automatic Modulation Coding,AMC)技术被广泛采用,当编码调制参数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地发送到接收端时,接收方需要快速地识别出信道编码方式及参数,以便于及时获取发送的信息
学位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地面导航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在室内或建筑物密集区,卫星信号由于受到墙体遮挡衰弱比较严重,导致卫星导航定位存在较大盲区。基于微惯导人员自主定位技术由于不需要预先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设施且无需外部信息即可实现自主定位,已成为室内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微惯导室内定位技术中存在的定位误差累积和陀螺仪航向漂移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自适应零速检测方法、陀螺仪航向漂
多目标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与单目标优化存在唯一最优解不同的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解由一系列相互折衷的Pareto最优解组成。“寻优”和“决策”是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两个关键要素。进化多目标优化,旨在利用基于种群的启发式算法一次求出所有的Pareto最优解,关注于“寻优”;多准则决策,旨在通过偏好建模帮助决策者找到最满意的Pareto最优解,关注于“决策”。基于偏好的进化多目标优化,是进化多
物体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问题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目前的主流方法多基于有监督学习。然而,有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在其训练数据制备阶段需要坐标级别的标注,这往往耗时、耗力。因此,有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受到标注成本过高的限制。弱监督学习的物体检测旨在使用简单的图像级别标注训练检测模型。  本文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弱监督物体检测方法,采用先分类后检测的框架。在分类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了卷
学位
无线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通信信号很容易被窃取利用,无线通信安全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特别是在军事卫星通信和航天测控等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保证无线通信信号传输的安全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上层加密算法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中。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计算能力的爆炸式增长,这些加密算法也不是绝对保密的。近年来,无线物理层安全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诸多室内人员定位技术中,自主定位技术仅通过自身携带的微型惯性传感器(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惯性观测推算人员的位置,不依赖预先安装的设备,具有较好的自主性,是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重要的定位手段。然而,由于惯性定位固有的漂移等特性,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随时间严重恶化。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融合惯性观测之外的辅助信息进行多源融合定位。融合定位的处理流程通常分为轨迹生成阶
学位
海洋空间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水声无线传感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UWSNs)作为海洋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鉴于卫星定位信号无法覆盖水下空间,UWSNs被广泛用于水下目标定位。基于UWSNs的水下目标定位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水下导航等军事与民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海洋环境中,UWSNs具有移动性、稀疏性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技术与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技术相结合,可在获得高分辨率地面场景图像的同时完成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及测速定位,具备大范围、全天候对地观测、监视能力,在军事侦察、交通管理、区域监测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相比于单通道SAR-GMTI系统,多通道SAR-GM
多发多收(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雷达由于在时间、空间、频率、极化等维度采用了发射分集,从而比单发多收(Single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雷达有更多的系统自由度和更长的等效基线,因此在地面运动目标指示(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雷达发射波形是MIMO G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客户端交互多媒体应用场合逐渐增多,客户端屏幕图像处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屏幕内容图像(Screen Content Images,SCIs)通常包括图像,文本和图案等媒体形式。屏幕图像在采集、编码、传输和显示过程中存在各种导致失真的因素使得人类获得的视觉感知效果降低。因此,如何准确评价屏幕图像质量是屏幕图像技术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