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风成沉积粒度敏感组分的分离与物源初探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yuqi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积型红土、下蜀黄土、老红砂是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地区的三种典型的第四纪风成沉积物,这些沉积物都是可以记录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本论文主要选择了三种典型的风成沉积的9个剖面,分别是:安徽宣城FL和XC、江西九江JL、浙江浦江PF和汤溪TX、湖南沅江YJ六个剖面为加积型红土沉积;南京的新港(XG)下蜀黄土剖面;福州青峰QF剖面和舟山的东沙DS剖面,都是老红砂沉积。在对粒度组成和粒度频率曲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各类风成沉积物的粒度敏感组分,通过对各类风成沉积物间粒度敏感组分的关系进行探讨,对各类风成沉积物间存在的物质联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亚热带不同类型的第四纪风成沉积物都有三个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具体如下:下蜀黄土XG剖面的3个粒度敏感组分,分别是:组分1(0.61μm)、组分2(4.87μm)和组分3(29.59μmm);FL剖面三个粒度敏感组分分别是:组分1(0.60μm)、组分2(5.00μm)和组分3(22.92μm);XC剖面的3个敏感组分分别是,组分1(0.61μm)、组分2(3.61μm)和组分3(19.99μm);JL剖面的敏感组分是:组分1(0.94μm)组分2(5.34μm)和组分3(25.8μm);PF剖面的3个敏感组分是:组分1(0.87μm)、组分2(11.47μm)和组分3(160.73μm);TX剖面的粒度敏感组分是:组分1(0.56μm)、组分2(2.83μm)和组分3(13.24μm);YJ剖面的粒度敏感组分是:组分1(0.59μm)、组分2(4.47μm)和组分3(17.12μm);老红砂剖面DS和QF的敏感组分分别是:DS剖面的组分1(0.60μm)、组分2(13.02μm)、组分3(213.03μm);QF剖面的组分1(10.03μm)、组分2(180.66μm);组分3(472.65μm)。(2)中亚热带不同类型的第四纪风成沉积物的粒度敏感组分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下蜀黄土XG剖面与加积型红土剖面都具有3个粒度组分,且各粒度组分的指示意义基本一致,分别指示粘粒组分,对应风化作用;高空远源颗粒组分,对应风力作用;风尘基本粒组,对应冬季风的强弱。但PF剖面除外,PF剖面由于受近源物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粘粒组分高于其他剖面,且风尘基本粒组的平均粒径较小,并且有指示近源物质影响的敏感组分3。老红砂剖面的三个敏感粒度组分分别对应着粘粒组分,风尘基本粒组和跃移组分。大于63μm的颗粒受强风力的影响也难以被长距离搬运,一般被视为近源组分,DS剖面的组分2和QF剖面的组分2、组分3的平均粒径均远大于63μm,也就说明这两个剖面形成过程中受近源的海滩砂影响较大。(3)不同类型风成沉积物的敏感粒度组分存在差异,主要是受距离物源的远近和空间位置的影响。结合风成沉积物各剖面的空间位置,通过对中亚热带第四纪风成沉积物各剖面粒度组分的比较得出:下蜀黄土XG与其下风向的宣城FL和XC剖面的风尘基本粒组的平均粒径有从西北向东南变小的趋势,这与东亚冬季风的走向一致,因此考虑下蜀黄土与加积型红土可能存在物源上的联系;老红砂DS和QF剖面由于处在沿海位置,受季风的影响,有足够的风力把粘粒组分和基本风尘粒组带到位于两者下风向交界处的PF和TX剖面,这可能是导致PF和TX剖面的粘粒组分高于其他加积型红土剖面的原因。九江JL剖面和沅江YJ剖面,也存在着纬度上的差异,两个剖面敏感组分的不同,主要是受冬季风及距离源区的远近影响所形成的。
其他文献
优化调度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进而增加企业效益,某港区油品调度种类主要有装船、卸船、装车、倒灌等,油品从一个起点位置调度到另外一个终点位置,要经过某个泵,某些管
金属矿山由于其地质构造和采矿工艺的特点,矿区地表变形影响因素具有灰色性和复杂性,地表移动变形机理和时空演化规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基于GIS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
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素养集中展现的舞台,一定少不了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因为朗读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少不了学生对文章侃侃而谈的理解,因为理解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赏析水平。于是把朗读和赏析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给学生搭建朗读平台,让学生通过开口朗读文章和作者对话,进行朗读者之间对话等活动,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和鉴赏理解文章的能力。老师积极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探索有效的语文学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谈芳波,职业漫画家,著有《可乐宝贝》、《都市男女》系列漫画,上万幅作品在《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报》、《环球人物》等各大报刊上发表。
期刊
冻土水热耦合和传输过程是寒区水循环的核心环节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探讨寒区土壤水热传输和水热耦合机理不仅可以解决冻土水文研究理论机制缺乏的问题,从而为全球变暖背景下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