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药材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源头。对原药材质量评价是中药制剂生产的起始工作,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质量可靠的药材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重要保障。中药材来源复杂,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不同产地的同类药材中有效物质的含量不尽相同,所以道地药材的选择十分重要。传统的质控方法经验法和显微法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且不能够实现快速分析,这就给中药材的鉴别检验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通过反映不同种属、不同产地、优劣和真伪药材在化学成分上的不同,实现中药材的产地、种属、真伪鉴别和含量分析。山楂是味常用的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其植物来源于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山楂(C pinnatifida Bge.)的成熟果实,具有行气散瘀、健胃消食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主要功效作用在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山楂中有机酸成分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分泌,进而能够健胃消食、增加食欲。山楂中黄酮类和三萜酸类成分能够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抗心率不齐的功效。此外,山楂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的作用。山楂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都有种植,有南北之分,习称为“北山楂”和“南山楂”,“北山楂”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北方省份,其中又以山东青州、安丘等地产者为“道地药材”。“南山楂”主要分布于南方的广西、湖北、云南等省。“北山楂”来源于山里红及山楂植物,而“南山楂”为同属植物的野山楂。关于山楂药效成分研究,国内外具有大量文献报道,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现代研究证明“北山楂’和“南山楂”中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差异较大,而“北山楂”中又有产地之分,不同产地的山楂因栽培气候、土壤、人工等因素的不同成分含量会有所不同。传统鉴别山楂药材的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法、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鉴别法。它们存在主观性、复杂性、耗时等不足之处。基于此目的,本课题应用快速、方便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山楂药材的质量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如下:1收集山东、河南、河北3个产地的“北山楂”各20份,“南山楂”30份,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建立定性判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波段和建模参数的优化,提高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识别率和拒绝率达到了97%以上。2采用收集的山东、河南、河北三个产地的药材,采用漫反射的方式采集的近红外光谱,与其中有机酸的含量进行关联,采用PLS算法建立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考察了包括SNV、MSC、一阶导数+SNV、一阶导数+MSC在内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光谱区间进行优化。最终采用一阶导数+MSC预处理方法,6个主成分数,6400-7600cm-1波段进行建模,建立模型个参数,各参数的值分别为Rc.0.9716,RMSECV=0.0726,Rp=0.9672,RMSEP=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