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农业要素生产率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要素可持续利用一直都是学术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并且基于不同视角给出了实现农业要素可持续利用的方法、策略,比如从宏观层面进行调控、对农业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对农业要素的配置进行优化、对农业产品的区域布局进行调整等等。很多区域已经实施了差异化的方略,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但事实证明,中国并没有解决好农业要素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农业要素的生产率问题,重点围绕中国区域农业要素投入现状与可持续性、中国区域农业要素单要素生产率评价、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评价、中国区域农业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分析、中国区域农业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可持续性综合水平在2010-2020年间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在农业要素可持续增长水平上的区域差距正在显著扩大;中国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中国农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波动中下降趋势,沿海区域的农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显著超过内陆地区;中国农业社会可持续性水平呈先降而后升的趋势,沿海经济区在观测期间内的初始农业社会可持续利用水平普遍低于其它内陆经济区,但在随后沿海和内陆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变动趋势。第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差距呈现“扩大-缩小”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差距贡献度在观测期间内一直超过区域内差距贡献度。中国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区域差距呈现“扩大-缩小”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差距显著超过区域内部。中国农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差距呈“扩大-缩小-扩大”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先升而后降低,与此同时,区域内部差距贡献度先降低而后升高。中国农业社会可持续性区域差距呈“扩大-缩小”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农业社会可持续性差距显著超过区域内部。第三,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平均水平呈波动中稳定下降趋势,效率变动的平均水平呈现剧烈波动,技术变动的平均水平呈现先升而后持续下降的趋势。全国农业土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平均水平在波动中下降,效率变动平均水平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技术变动的平均水平呈波动中上升趋势。全国农业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平均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效率变动的平均水平呈波动中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技术变动波动较为剧烈。全国农业全要素资本生产率变动的平均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效率变动的平均水平呈现出较为剧烈的波动,技术变动的平均水平在波动中向上。第四,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10-2020年间区域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差距贡献度在观测期间内一直超过区域内差距贡献度。中国农业全要素效率变动在2010-2020年间区域差距呈现先降低而后扩大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差距贡献度在观测期间内一直显著超过区域内差距贡献度。中国农业全要素使用技术变动在2010-2020年间区域差距呈现“先上升-后缩小”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差距贡献度在观测期间内一直超过区域内差距贡献度。第五,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的比重逐步提高,且效应在逐渐变强;中国并未形成稳定的空间集聚区域,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在空间方位上显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集聚区趋向在中国西部区域扩展。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的比重总体上表现稳定,且效应在逐渐变强,尽管中国农业全要素效率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但正在形成稳定的空间集聚区域,在空间方位上显示农业全要素效率水平高集聚区趋向在中国西南和长江中游。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使用技术变动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的比重仍然较低,且呈高值正相关分布的比重又低于呈低值正相关分布的比重,中国农业全要素使用技术变动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但正在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空间集聚区域,在空间方位上显示农业全要素使用技术变动水平高集聚区趋向在中国沿海区域扩展。第六,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在我国八大经济区域表现显著的数量明显超过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仅在东部沿海表现更为明显,这意味着各影响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普遍局限于区域内部,各影响因素只在东部沿海呈现出对其它经济区的溢出效应。
其他文献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正在变得严峻和复杂,给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之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宗教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社会综合治理显得日益重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和宗教工作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把宗教事务治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在这部经典著作中,恩格斯通过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内的革命性变革。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既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1),又还了
体胚发生技术是目前商业上针叶树繁殖潜力最大的方法之一,可以快速生产大量符合人工林需求的高价值幼苗,对树木改良,商业林的建立,提高森林生产力、可持续性和一致性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很多针叶树种通过体胚发生技术已成功获得再生植株,但依旧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待解决。在针叶树中,发现体胚发生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基因型依赖性和胚性丧失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精英树种的培育和扩繁,限制了该技术商业化发展。因此,分析不
“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以来,中泰两国在积极推进“企业外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看,对中泰两国在“企业外交”领域的关系模式的探讨仍存在空白,对中泰“企业外交”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的认识也存在局限,对中泰“企业外交”在具体推进中所存在着的利弊得失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总结。为此,本文以中泰企业外交为研究对象,主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泰“企业外交”的
<正>2022年新高考Ⅰ卷语文命题以系统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突出对必备知识、学科素养、语文关键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Ⅱ也称“文学类文本阅读”,体现了以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价值引领的命题导向。下面,笔者将分析其命题特点,进而探讨2023届高三现代文阅读Ⅱ的备考方略。一、考情概述近两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的选文有何特点?命题有何特色?呈现哪种态势?这些都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认真分析
期刊
研究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化疗目前仍然是中晚期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中发现,患者在第二、三个化疗周期后会出现疗效逐渐减弱,原因可能在于此时肿瘤细胞对化疗抵抗不断增强,最终会导致化疗耐药,发生复发转移。研究表明化疗药物进入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后不仅仅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会对周围的基质细胞,如肿瘤
目的 利用mRNA结合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包裹递送技术,设计构建mRNA疫苗,以期为登革热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DENV1 Hawaii株prME序列为靶基因,体外合成D1ME-mRNA,利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在细胞内表达后,用LNP包裹mRNA,制备D1ME mRNA-LNP候选疫苗;利用C57BL/6小鼠模型,肌肉注射10μg进行二剂
因文命题是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套路化”答题难以应对。高效备考需要把握因文命题的类型与特点,通过“一文多用”“类文合观”“异文巧联”等备考训练,在有效建构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的前提下,使学生熟练地“以文解题”,取得良好成绩。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创新性”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有着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语文试题为例,就文本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分析“顺”“立”“逆”的三种方式体现出的“创新性”。
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发展以及天然砂资源的枯竭,市场对机制砂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质量的机制砂不仅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核心质量保证和建筑物寿命的重要基础,而且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机制砂加工设备相对落后,加之其生产工艺、母岩特性等原因,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产品粒形差、级配不合理以及空隙率高等问题,导致高品质的机制砂成为市场急缺的骨料产品。机制砂的生产主要由破碎和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