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招牌节目,是一种以彰显戏曲文化为旨要的电视综艺节目,戏曲为其筹码,而电视是它展示的平台。《梨园春》改版6年来,一直保持着“戏曲+电视VS名人名段+擂台赛”的平民大众化路线,并因此获得惊人的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在赞叹之余,本文首先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审美思考和文化分析:戏曲是一种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构的艺术形式,这决定了其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审美特性。《梨园春》在电视与戏曲中找到了共同的契合点,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将戏曲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接着,本文又对其综艺晚会模式作出了深度批评:在戏曲与大众传媒结合的今天,《梨园春》的电视戏曲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戏曲欣赏的“审美场”,受众和演员被电视屏幕遮蔽开来,剧场传播由组织传播转向大众传播,戏曲舞台也由现实转向虚拟。同时,《梨园春》电视戏曲综艺晚会的模式也使戏曲的传统“写意化表演”韵味流失,支离破碎的“名家名段”使观众的戏曲欣赏也成为碎片化,丧失了完整性。为此,本文还针对国内同类娱乐节目、同类戏曲节目以及日本的传统歌舞伎艺术的保存作了比较研究。 此外,《梨园春》的商业化运作以及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在让受众和演员的角色交错切换的同时,也使艺术不能成为艺术,下降到文化层面,甚至下降为生活本身。经典性与现代化的矛盾,是《梨园春》节目目前面临最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