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创新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不断的被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与经济间存在着频繁的转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由于大学扩招带来的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以及近几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用人单位较少的用人需求,共同造成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继上个世纪末与本世纪初兴起的“高考热”以后,这股热潮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为“考研热”。无论是大学生就业还是考研,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与兴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问题的出现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这种大规模的考研又并非只影响到教育领域,更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其他很多方面,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这个现象的出现及它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面,关系到高等院校在教育改革方面,还关系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教育政策的制定。理性选择理论认为,行动者首先是“理性”的,行动者是有目的的行动者,而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获取其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理性选择理论的杰出代表科尔曼认为,尽管社会学的工作是解释宏观层面的社会现象,但解释的工作应在低于宏观的层次上进行。“考研热”现象的产生既有复杂的个人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梳理以往对大学生“考研热”的研究资料,发现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方面,通过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等来解释大学生“考研热”的各个方面,对微观层面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力图以理性选择理论为视角,充分考虑行动者在选择过程中的思维和想法,从行动群体的个体方面来分析“考研热”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典型案例的访谈方式,经分析认为考研是大学生基于理性思考的结果。本文将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不久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列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研究大学生群体对于考研的态度。考研者作为理性的人,其选择过程中也存在着理性的影响,考研者在考研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经过对比与思考认为能使其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是考研这一行为。笔者效仿管理学中的基本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将大学生在考研选择中的理性划分为“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三个层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和对典型案例的访谈,认为大学生做出考研的选择,是他们基于就业因素、经济因素与追求自我价值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大量大学生加入考研队伍为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很多新的问题随之暴露。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使研究生学历也日渐贬值,某些出于功利目的选择考研的行为使研究生教育这种稀缺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并很可能产生严重的浪费,这违背了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考研热”带来的负面影响,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选择。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使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知识与人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要真正使研究生成为素质过关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就一定要让考研的选择回归理性的轨道,这个过程不是个人能决定的,也不是政府部门能决定的,需要个人、高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保持持续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