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方森林密布,在自然死亡的枯木中常发现有取食木纤维为生的蜚蠊,俗称食木蜚蠊(wood-feeding cockroach,wood-burrowing cockroach),主要为弯翅螊亚科Panesthiinae和隐尾蠊科Cryptocercidae。食木蜚蠊对森林环境要求非常高,是森林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隐尾蠊是昆虫进化过程中比较原始的一个类群,是进化成等翅目中间过度类群,在遗传进化中广受关注。食木蜚蠊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其作用类似于白蚁,白蚁属于蜚蠊总科Blattoidea白蚁科Termitidae,特别是在海拔3000m以上,白蚁没有分布的地区,食木蜚蠊更是作为朽木的重要分解者,研究食木蜚蠊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属于网翅目硕蠊总科硕蠊科(Dictyoptera:Blaberoidae:Blaberidae)。主要分布在澳洲、马来-印尼群岛、以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记述种类有23种。隐尾蠊科Cryptocercidae属于蜚蠊目蜚蠊总科(Blattaria:Blattoidea),仅有一属隐尾蠊属Cryptocercus。世界范围内迄今记载隐尾蠊昆虫12个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美国北部温带地区。我国有隐尾蠊昆虫6种。为典型的“格雷分布”(Grayian distribution)。通过本文2011~2014年在中国南方森林的调查,共获得128号蜚蠊标本,5科,7属10种:原始隐尾蠊Cryptocercus meridianus、拟歪尾蠊Episymploce sp、阔斑弯翅蠊Panesthia angustipennis cognata、Panesthia sp.、弦月球蠊Perisphaerus semilunatus、苏里南蔗蠊Pycnoscelus surinamensis、爪木蠊Salganea raggei、台湾木蠊Salganea taiwanensis、Salganea sp。获得DNA条形码序列21条。 弯翅蠊亚科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生活在较为原始的森林中,完全人工林没有采集到的记录。对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弯翅螊亚科蜚蠊是典型的亚社会性昆虫,卵胎生的生殖方式;生活史可能长达8年以上;常断翅,其原因尚不清楚。本文以阔斑弯翅蠊 P.angustipennis cognate为例,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丰富了该物种的的生物学内容。 以形态鉴定为基础,利用线粒体COI基因DNA条形码技术,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方法对采集的蜚蠊标本进行分子分类,再进行形态复核,确定种类。同时利用COII基因对弯翅螊亚科弯翅螊属和木蠊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结果显示形态鉴定结果和分子验证结果较为一致,但是很多种类暂无分子数据,不能进行分子数据验证,通过本文DNA序列数据的提交,为这类食木蜚蠊的准确鉴定补充了分子基础数据。系统发育树显示木蠊属和弯翅螊属分为两支,蔗蠊属与这两个属亲缘关系较近,穴蠊亚科Geoscapheinae的Geoscapheus属处在弯翅螊属和木蠊属之间,在形态和习性上也较为接近,猜测Geoscapheus可能由弯翅螊属进化而来。阔斑弯翅螊不同地理种群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