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性学业评价是指一种在自然情境下,采用观察、谈话、记录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全面、完整的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的评价方式,旨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促进学生学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学业评价偏重于学生知识技能一个维度的考察,忽视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其它维度的评价,在实践中将学生的学业评价变成了单一的纸笔测验。这就造成了教育培养目标的偏离,使本应是评价主体的学生游离于评价之外,评价拥有的发展、教育功能难以实现。正是由于纸笔测验的局限,我国引入了质性学业评价方式。质性学业评价的兴起源于教育评价理念的变革,它强调要突出人的参与性、主体性、互动性。国外出现的新式哲学理论为质性学业评价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质性学业评价实践中,美、英、日、韩等国的经验为我国实施学业评价改革提供有益借鉴。美国质性评价的顺利开展,主要源于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及美国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机构的大力支持。英国教师从多个侧面观察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日本增设综合必修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韩国提出了“遂行评价”的观点,主张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标准评价学生学业。本研究在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采用比较法介绍了发达国家开展质性学业评价的经验,通过开展调查来了解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质性学业评价开展情况。调查发现,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质性学业评价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凸显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加强,过程性评价备受重视,评价结果更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然而在开展质性学业评价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很多师生对质性学业评价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质性学业评价的可操作性较差。评价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质性学业评价方式与现行考试制度不相适应。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入推广质性学业评价应更新师生学业评价观念。要不断加强质性学业评价的本土化研究。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建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做好教育质量的保障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