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世界观,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是掌握一种工具,更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巧,也包括了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由于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与创造,所以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由于语篇拥育一个范围较大的舞台——语境,在一定的上下文的帮助下,译者有可能比较准确的掌握原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其疑难隐晦之处,表达时也有比较宽松的回旋余地,从而有可能把译文再显得更加通顺可读.所以将翻译的视角放在一个较而言之比较大的宏观角度上,即语篇的角度上去研究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翻译时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如文体、上下文等.但东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长期以来都被人们所忽视.国内有很多书籍、专论虽从不同的角度涉及到此方面的话题,但都一带而过,所作的都是浅层面的现象罗列.而且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着重的是翻译过程中译者作者对原作信息量的思维转化过程,即思维学的研究.当前,跨文化交际研究如火如茶,东西方思维差异的研究大大滞后,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问题.中西思维方式比较是老课题,也是新课题.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该项目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将东西方思维差异上升到了一个理论高度进行研究,首次从一个大的范畴将东西方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除了系统地罗列出其具体差异之外,还从大至语篇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而又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法.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作为两种语言的艺术,翻译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原文和处理译文,就会使思维转换的明晰程度增高.无疑为译者开辟了一条可靠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