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rin-1基因突变体的克隆鉴定及其影响膀胱癌细胞侵袭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Netrin-1(NTN1)的NTR区结构域内的基因突变对膀胱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公共数据库c Bio portal(http://www.cbioportal.org/)和COSMIC(https://cancer.sanger.ac.uk/)对NTN1的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收集和整合,对每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频数进行统计。接下来对NTR区内130个氨基酸位点进行磷酸化位点预测,并分析该区域在物种间的氨基酸序列保守性。最后运用公共数据库(http://varcards.biols.ac.cn/)对DNA突变的结构破坏系数进行评估。结合以上筛选条件,最终聚焦于突变位点NTN1-S564F。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该突变体对膀胱癌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整合c Bio portal以及COSMIC数据库中显示的NTN1的突变数据。在NTN1的NTR结构域内共有15例患者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且在所有突变位点中,S564位点中的突变例数相对较高为2例。GPS 3.0软件对NTR结构域内的磷酸化位点进行了预测后结果显示:共有5个氨基酸位点被预测为磷酸化修饰位点,其中与数据库中发现的突变位点重合的只有1例为S564。氨基酸序列保守性结果表明,NTR区15例突变位点中的13例氨基酸保守性皆为100%,2例为50-75%(K492,D509)。Varcards数据库中使用23种算法对NTR区已有病例(15)的DNA的破坏系数进行评估,DNA破坏系数≥0.7被视为高危突变位点。其中包括K492,I517,R530,C546,Y555,S564(6/15)。综合以上信息我们聚焦于突变位点NTN1-S564F,该突变位点被预测为高可能性磷酸化修饰位点,并且氨基酸序列保守性为100%。综合c Bio及COSMIC突变数据库中的病例显示其中两例均出现了该位点的基因突变,且其中一例为膀胱癌患者。该位点的DNA破坏系数较高,被预测为对蛋白质的结构影响较大的氨基酸位点。随后我们对NTN1-S564F的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建模和慢病毒质粒构建,并成功构建膀胱癌稳定表达细胞株T24与UM-UC-3,在长达两个月的筛选后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NTN1-S564F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TN1-WT,ELISA实验结果表明在细胞外液中NTN1-S564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NTN1-WT。进一步地,我们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发现,NTN1-S564F在细胞膜内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NTN1-WT。在细胞功能方面,Transwell结果表明,与NTN1-WT相比,稳转NTN1-S564F的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NTN1-S564F能限制Netrin-1蛋白的膜外转运,并可能通过空间结构的变化改变了netrin-1的功能和或稳定性,并因此影响了膀胱癌细胞的表型,从而影响膀胱癌的进展。结论:NTN1-NTR结构域内的突变体S564F能改变Netrin-1蛋白在细胞膜内外的表达量,将该蛋白限制在细胞膜内从而影响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并促进膀胱癌的疾病进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体外实验的研究模式,进一步说明了NTN1-NTR结构域内突变体改变的生物学效应,为研究NTN1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可能成为继乳腺癌之后的第二大高发的癌症,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探究子宫内膜癌的潜在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EC的发生与无足够孕激素拮抗的长期雌激素刺激有关,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ERα)在子宫内膜癌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的联合评分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根治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的304例患者。术前NLR-PLR评分的计算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我国占全球肝癌病例的55%。其主要组织学类型(约80%)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病例最多的国家,85%HCC患者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HCC起病较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目前诊断HCC血清学指标仍依
目的:肺腺癌(LUAD)是肺癌(LC)的最常见病理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为了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必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以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并探索治疗高危LUAD的新策略。研究方法:1、使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集的LUAD患者数据的回顾库,包括GSE31210,GSE18842,GSE19188,GSE40791和GSE50081,用于比较“A
背景及目的: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和完善了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分型。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98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04例,女性794例,男女比例为1.77:1。年龄(56.5±11.7)岁。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肿瘤的流行病学、超声、CT检查及病理特征。结果:2198例中,含
随着2018年监察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正式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今年1月1日,监察官法正式实施,为纪检监察队伍致力于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为打造一支过硬纪检监察铁军提供了法治保障。良法需要善治,为确保国家监察权运行不偏离法治轨道,作为国家监察权行使主体的纪检监察人员,其职业素养将与国家监察权的行使效率直接挂钩。综合素质优异的纪检监察
期刊
本文采用自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2021年度全球传播学研究做出全面的综述,尝试以此为基础归纳传播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本文认为2021年全球传播学研究呈现出三种基本趋势。第一,研究的基本单位正在从"信息"或"模式"转向各种类型的"关系",致令传播学对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立足于智能算法和数据科学对固有信息传播模式的重塑,批判理论实现显著发展,对平台、数据主义和算法
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其中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程度低,预后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和地区有关。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颈淋巴结转移趋势明显。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疾病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导致预后不良。因此,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和靶点具有重要意义。TR
目的:总结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提供经验。方法:对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治疗的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以术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中TFE3蛋白强阳性或弥漫性表达为诊断依据,共诊断18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其中4例因术后免疫组化弱阳性
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是PTC。近几十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著上升,占新发甲状腺癌的90%以上。虽然经过合理的治疗,仍有10-20%的患者出现复发。有必要发展更好的预测PTC复发的方法。在癌症中,SLC转运蛋白的表达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溶性载体家族(SL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与PTC复发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