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花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a villosa.的干燥全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和野生蔬菜,其根茎和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效。临床上治疗肠痈、肺痈、燥热便秘、痢疾、肠炎、肝炎、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疔疮肿毒等症。目前国内外对败酱的研究以黄花败酱为主,白花败酱研究报道很少,但白花败酱同样药效显著,在我国资源丰富。因此,深入研究开发白花败酱的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药材的质量控制以及白花败酱总皂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 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表明,白花败酱中可能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糖、脂肪、挥发油、鞣质、酚类、有机酸、黄酮、香豆素、三萜、甾体、皂苷等成分。 本课题对白花败酱全草进行醇提和部位分离后,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纯化,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得了9个化合物,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Ⅰ.β-谷甾醇、Ⅱ.白花败酱醇、Ⅲ.槲皮素、Ⅳ.阿魏酸、Ⅴ.熊果酸、Ⅵ.β-胡萝卜苷、Ⅷ.芦丁。 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白花败酱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以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白花败酱的有效部位。 白花败酱醇是从白花败酱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得的单体化合物,提取分离容易,提出率较高。抗炎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其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表明白花败酱醇为白花败酱草的抗炎有效成份之一。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白花败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