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其全固态结构无需贵金属催化剂以及良好的燃料适应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限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工作温度,这使得系统必须使用昂贵的密封材料和连接材料,同时也限制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成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影响电池系统工作温度的核心问题是阴极催化活性不足,尤其是低温下阴极活性严重下降。针对阴极材料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由于其全固态结构无需贵金属催化剂以及良好的燃料适应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限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主要来自于其较高的工作温度,这使得系统必须使用昂贵的密封材料和连接材料,同时也限制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成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影响电池系统工作温度的核心问题是阴极催化活性不足,尤其是低温下阴极活性严重下降。针对阴极材料催化活性不足的问题,本论文以钴酸镧这一常见阴极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策略提高阴极的催化活性,改善阴极的电化学性能,有效降低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了不同锶(Sr)含量的钴酸镧(LSC)阴极材料,考察了Sr掺杂量对LSC的电化学催化活性的影响。与预测不同的是,Sr掺杂量对材料的性能影响由晶体结构控制,尤为特殊的是Sr掺杂量在0.3至0.8之间时,Sr掺杂量基本不对LSC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产生影响。而Sr掺杂量不在此范围内时,由于两种六方结构的特点,LS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受到抑制。表面氧分子的解离过程和氧离子的传输过程都在钙钛矿结构中都有快的反应速度,从而带来更好的催化表现。(2)为改善传统的LSC阴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简单的溶液浸渍处理,对传统LSC阴极材料进行纳米LSC颗粒包覆,获得了纳米微米复合结构阴极。实验表明,浸渍产生的LSC纳米颗粒能显著提高LSC阴极的氧还原(ORR)性能。浸渍处理的LSC阴极700℃时极化阻抗为0.07Ωcm2,全电池在700℃下的功率密度达800 m W cm-2,远高于原始LSC阴极。这种简单的浸渍策略产生的纳米微米复合阴极结构被证明是提高SOFC电化学性能和降低SOFC工作温度的一种潜在途径。提高阴极的比表面积可以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加快氧分子在阴极表面的吸附和解离反应速度,进而提高阴极的催化活性。(3)针对传统溶液浸渍合成周期长、工艺复杂的缺点,研究了高浓度溶胶浸渍用以制备高性能纳米阴极材料。由于溶胶的浓度很高,一次浸渍处理即可获得足够的催化剂。制备的LSC阴极650℃下极化阻抗为0.08Ωcm2,全电池最大功率密度在650、600和550℃下分别为1400、970和590 m W cm-2。与传统溶液浸渍相比,溶胶浸渍仅仅一次浸渍就获得足够的催化剂载量,避免了传统溶液浸渍反复多次浸渍操作的复杂流程,大大加快了电池的制备过程。(4)结合浸渍制备纳米阴极和浸渍表面改性两种方法,研究了浸渍制备高性能纳米复合结构LSC阴极。第一次浸渍使用高浓度LSC溶胶前驱体,保证一次浸渍就获得足够的LSC阴极负载量。第二次浸渍使用低浓度BSCF溶液,生成非常细小的纳米颗粒包覆于LSC阴极表面,大幅度提高LSC阴极的ORR催化能力。复合纳米LSC阴极在600℃下极化阻抗为0.07Ωcm2,全电池最大功率密度达到了1350 m W cm-2。通过不同复合阴极材料的对比,发现高导电性低催化活性的LSC材料更适合成为基底材料,而高催化活性低导电性的BSCF材料更适合作为催化剂材料。即将氧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解离过程与氧离子传输过程解耦,有不同的材料分别承担。这一思路可以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原则来指导未来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选择和电池结构设计。
其他文献
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术对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测试等领域的现场快速测试意义重大。以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GNPs)作为标记物的侧向流免疫层析(lateral flow immunochomatographic assay,LFIA)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POCT技术之一。但金
车身平台轻量化是汽车制造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轻质材料的应用对车身设计、冲压成形和装配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证产品各项性能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车身轻量化幅度,是汽车轻量化面临的难题之一。当前设计过程中耐撞性与减重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既需要材料强度高,又需要厚度薄。而且,高强度薄钢板的应用使车身零件回弹控制的难度增大,从而导致车身装配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因此,实现车身平台轻量化技术落地,综合研究平台设计过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存在于硒蛋白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硒蛋白F是人体25种硒蛋白之一,存在于内质网腔中,推测其功能主要参与内质网中糖蛋白加工折叠的质量控制,但其详尽的生物学功能仍然不是很清楚。此前有研究报道硒蛋白F敲除小鼠出现了核性白内障症状但致病机理仍不明。为研究硒蛋白F的生物学功能,本文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硒蛋白F敲除小鼠,然后利用iTRAQ
骨作为人体的物理支撑和矿物储库,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度的各向异性结构。骨的复杂性来自于骨是一种包含有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其中的无机羟基磷灰石[HA,Ca10(PO4)6(OH)2]纳米相有规律地分散在胶原纤维内。HA具有较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常被用于生物陶瓷材料。为了更好地满足外科领域的临床需要,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将微量元素掺杂HA结构的研究方向,已报道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镁、锶、硅
切削加工时的机床振动是影响加工精度和妨碍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根据机床振动特性来合理选择工艺参数,避开机床结构的共振点和加工中的颤振区,减小和抑制切削加工中的机床振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将与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相关联的G指令作为输入,机床振动作为响应,通过典型G指令实验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得到机床振动特性,为数控机床主动避振、颤振消除等加工过程优化提供依据。本文
产品精密化、生产节能化与高效化是塑料注射成形发展的主要方向,成形过程的优化与控制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点。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近年来快速发展,为注射成形优化与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自适应优化与学习控制方法,充分利用塑料注射成形过程的批次重复特性,提高成形精度与效率、降低成形能耗,主要创新如下:针对注射成形升温过程中存在的升温时间长、温度超调大的问题,提出了快速升温过程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研究证明,慢性炎症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肝细胞的恶变和增殖、肝纤维化的产生以及肝癌的侵袭转移等一系列过程。本文基于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高脂饲料诱导肝癌发生的小鼠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分阶段采集了小鼠肝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各阶段的mRNA表达差异,希望以此找到肝癌发病的关键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本研究发现,Cyp2c2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联名营销策略,来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及品牌口碑的良好传播。这对于时尚行业或者是其他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来说,不失为一种相对不错的营销策略。但是只有有效的联名营销策略才能为品牌赋能,才能使品牌出圈起到良好的效果。由此,本文阐述了品牌的联名营销策略相关内容,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出圈案例,来展示品牌联名的营销新路,为企业成功实现品牌联名营销提供一点可借鉴的建议。
中国各个城市地铁建设速度加快,对于地铁施工工人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大量未经专业技能培训的工人进入施工一线,使得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的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已经成为地铁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行为安全(Behavior-Based Safety,BBS)为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着手对班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多维度行为识别技术,结合人类动力学方法、胜任力理论,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随着一次性纸尿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婴幼儿排尿排便训练在全世界范围内延迟,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自主排尿排便的年龄从20世纪50年代的18月龄上升到21世纪初的36~48月龄。与此同时,儿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BBD),日间尿失禁(DUI)及遗尿症(PNE)患儿已成为儿童泌尿科门诊量首位,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焦躁,自卑孤僻等心理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