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弥尔顿·罗斯(1933—)是迄今仍活跃在当代世界文坛的一位杰出的美国犹太作家。他曾获得多项重要文学奖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他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论文通过文学伦理学分析,对《美国牧歌》这部小说所蕴含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美国牧歌》是菲利普·罗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并且获得了普利策奖。自1997年出版以来,就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对菲利普·罗斯作品的文学批评多局限在身份问题、美国梦、异化主题研究以及他对多种创作手法的实验性探索方面,对罗斯的作品,很少有以伦理学方法研究的。本文将通过文学伦理学方法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三个角度来阐释小说中的伦理冲突,以便探寻《美国牧歌》中所蕴含的深刻伦理内涵。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小说中表现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剖析作品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思考,以期为现代社会生活带来启迪。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菲利普·罗斯的生平及其小说《美国牧歌》。随后综述了中外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评论,最后阐述了这篇论文的研究重点与结构。第一章对文学伦理学的起源及文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为分析奠定基础,简要介绍了《美国牧歌》中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其次就伦理学与文学伦理学关系及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目的、实践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在经历越南战争之后,国内种族冲突加剧,社会公正受到严重阻碍。小说中的主人公斯维德向往美好生活,但却被残忍的社会现实击得粉碎。他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整日生活在悲观、恐惧、焦虑和苦楚之中,小说以此表现出只有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们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三章分析人与人的关系。小说中人们自私自利,缺少沟通和关爱,最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菲利普罗斯对人们关系的关注,表现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理解、尊重的推崇。第四章展现了人与自我的关系。在美国社会生活大背景的影响下,主人公斯维德和女儿梅丽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他们的身份被同化,最终迷失自我,成为精神荒原中的流浪者。最后为结论部分。对《美国牧歌》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展现了菲利普·罗斯对人类伦理困境的担忧。罗斯在作品中无情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阴暗面,但他并没仅仅停留在展现不和谐的伦理关系上,而是倡导建立一个具有共同意识和伦理关怀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