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在全球碳平衡及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库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但绝大部分仍是以浅层有机碳含量或者有机碳库大小作为研究对象,而近期一些研究表明,1m以下的深层土壤积聚的有机碳十分可观。该区天然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及农田等植被破坏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研究还鲜见报道,还不足以科学认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本文以黄土丘陵区子午岭为研究区,以天然乔木林、天然灌木林、人工乔木林、撂荒地、农地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浅层(0~100cm)土壤为对照,研究深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程度、方式、机理,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后年限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并且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迁移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了解深层有机碳来源问题。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黄土丘陵子午岭林区天然乔木林、天然灌木林、人工乔木林、撂荒地、农地0~200cm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34.65t?hm-2、96.23t?hm-2、124.98t?hm-2、76.03t?hm-2、82.75t?hm-2,深层(100~2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占0~200cm总有机碳储量的33%、29%、31%、34%、42%。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0~2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有一定差异,以天然乔木林和人工林地最高,其次是天然灌木林地,撂荒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不同利用类型间浅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但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大。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显著,浅层比深层变化更敏感。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撂荒地及农田四种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导致浅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幅度为2%~48%,深层减少幅度为12%~22%。4.天然灌木林地转变为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随着开垦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开垦0~30年,有机碳含量储量下降较快,降幅为31%。浅层(0~1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在开垦30~50年有略微下降,降幅为8%,50年后基本不变。而深层(100~2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小,介于4%~15%之间。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深层(60~200cm)活性有机碳占0~200cm活性有机碳含量的8%~51%。不同土地利用转变方式不仅对浅层(0~60cm)土壤活性有机碳有影响,对深层(60~200cm)也有一定影响。天然乔木林转变为人工乔木林、天然乔木林转变为农田、天然灌木林转变为撂荒地及农田四种土地利用转变方式深层土壤易氧化性碳减少幅度为1%~21%;土壤微生物量碳减少幅度为8%~25%。6.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浅层(0~100cm)和深层(100~200cm)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占0~200cm土层总含量58%和42%。灌木林地DOC淋溶10d后土壤0~200cm整个土层DOC增加量增幅为23%;入渗30d的浅层(0~100cm)和深层(100~200cm)DOC分别仅增加5%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