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toclax协同Ibrutinib在介导中枢神经淋巴瘤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2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局限于大脑,眼睛,脊髓或软脑膜,无全身受累。不同于其他外周性淋巴瘤,其中90%是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DLBCL)[1]。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智力降低和行为异常。由于该肿瘤的多灶性,外科手术切除不被认为是治疗PCNSL的标准治疗方法,化学治疗剂联合使用对于新诊断的PCNSL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淋巴瘤化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凋亡上,对于细胞坏死研究较少。程序性坏死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还没有完全阐明。本实验通过体外联合中枢统淋巴瘤的新型化疗药物Bcl-2抑制剂Venetoclax(ABT-199)与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Ibrutinib,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通路是否参与Venetoclax和Ibrutinib联合诱导的非霍奇金B淋巴瘤细胞SU-DHL-4死亡。以及联合方案诱导DLBCL细胞坏死中Necrostatin-1(Nec-1)对肿瘤细胞潜在的保护作用。方法1.细胞毒性/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计算Venetoclax(0、10、20、30、40、50、60μmol/L)、Ibrutinib(0、5、10、15、20、25、30μmol/L)不同浓度单药及固定低浓度Ibrutinib(2μmol/L)联合不同浓度Venetoclax(5、10、15、20、25、30μmol/L)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取均值计算增殖抑制率,计算联合用药后Ibrutinib的IC50。通过计算两药相互作用系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 interaction,CDI)确定两药是否存在联用效力。2.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试剂盒(Apoptosis and Necrosis Assay Kit)测定给予不同浓度的Venetoclax、Ibrutinib(0、5、10、20μmol/L)作用SU-DHL-4细胞24 h后测定各组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率,固定低浓度Ibrutinib(5μmol/L)联合不同浓度Venetoclax(0、5、10、20μmol/L)处理后测定各组碘化丙啶(PI)阳性细胞率。用Necrostatin-1、z VAD分别预处理单药干预以及联合方案诱导的SU-DHL-4细胞,24 h后分别测定各组PI+细胞数,计算细胞坏死率。3.设置实验对照组、Venetoclax(10μmol/L)、Ibrutinib(5μmol/L)单药组,固定低浓度Ibrutinib(5μmol/L)联合固定浓度Venetoclax(10μmol/L)处理SU-DHL-4细胞24 h后,一部分收集肿瘤细胞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MLKL、CAMKII、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规律,其中一部分通过ROS活性氧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利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另一部分细胞样本用于制备透射电镜标本,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的特征性改变。4.si RNA敲低SU-DHL-4细胞RIP1水平。使用联合化疗方案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借此来研究RIP1/RIP3通路对联合化疗方案的影响。细胞转染后培养48 h并收集细胞,进行药物处理。将细胞分为Venetoclax(10μmol/L)单药组、Ibrutinib(5μmol/L)单药组、实验对照组及Venetoclax、Ibrutinib(10μmol/L、5μmol/L)联用组,24 h后分别测定各组PI+细胞数用来计算细胞坏死率。其余细胞培养至48 h后收集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1.Venetoclax联合Ibrutinib作用于SU-DHL-4细胞的两药相作用系数均CDI<1,证明两药存在联用效力。2.单用Ibrutinib可显著增加SU-DHL-4细胞死亡。Ibrutinib单药干预诱导死亡细胞数可被z VAD抑制,Necrostatin-1组细胞无变化。同时Venetoclax联合Ibrutinib可显著诱导SU-DHL-4细胞的死亡细胞数上升,且细胞死亡可被Necrostatin-1下调。3.Western blot发现Venetoclax联合Ibrutinib可增加RIP3、CAMKⅡ的表达,较实验对照组以及单药组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组SU-DHL-4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明显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4.敲低RIP1水平可显著减低Venetoclax、Ibrutinib联合化疗方案诱导SU-DHL-4细胞的死亡。结论Ibrutinib具有抗非霍奇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作用,与Venetoclax联合应用可提高Ibrutinib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效果。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Venetoclax、Ibrutinib联合激活了RIP1/CAMKⅡ通路最终ROS导致SU-DHL-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死亡。Necrostatin-1可能在治疗中保护SU-DHL-4 DLBCL的存活。
其他文献
背景:肺梭形细胞癌是肺肉瘤样癌的亚型之一,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肿瘤,2015年版WHO分类中将肺梭形细胞癌定义为一类仅由恶性梭形细胞组成的癌,呈肉瘤样生长。其发病率仅占所有肺癌的0.17%-0.4%,在国内仅有少数的相关的病例报道,目前为止,其治疗手段、预后及临床特点仍有争议。本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肺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提高对其认知和诊治水平。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
目的以BCR-ABL1激酶为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在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治疗中是显著有效的,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TKIs耐药,而这种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报道,micro RNA-21(miR-21)作为一种致癌micro RNA在肿瘤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与
目的评估辅助化疗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疗效。材料和方法收集2004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两所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伴或不伴辅助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区域复发生存时间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分析组间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8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蒽环类药物心肌损伤的定量评估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检索词为:Anthracyclines,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Strain,Three-Dimensional,Cardiotoxicity。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词为:三维斑点追
目的:肾动脉去神经支配(RDN)为药物治疗失败的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尽管研究表明RDN后患者交感神经活动减少是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涉及RDN的治疗机制相关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仍是我们所不清楚的。另外,RDN是否对全身性代谢稳态产生影响也有待了解。而在各种病理生理过程中,环状RNA(circ RNA)已成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鉴于circ RNA与高血压及RDN术后机
[目的]比较新型镇静药右美托咪定与经典镇静药咪达唑仑在复杂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11月有关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复杂消化内镜治疗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不良反
目的:癌症的筛查和早期发现能够大幅度改善癌症患者生存率。基于外周血的活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识别癌症早期诊断相关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然而,研究发现,炎症与癌症患者相对正常对照发现的外周血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差异信号主要来源于患者外周血中髓系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系细胞比例降低的构成比变化。因此,在癌症患者外周血清或血浆相对正常对照中所检测到的蛋白质表达失调也可能来源于外周血细胞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炎症、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水平及其不同组合对内异症患者的诊断的参考价值,旨在为内异症患者的准确诊断、早期发现提供有益的可选指标和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妇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95例(内异症组)、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良性卵巢囊肿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侵袭性疾病,其致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约占胰腺癌总数的90%。由于早期PDAC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故仅有10%-15%的患者在初次临床就诊时可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伴随辅助治疗,但大部分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目前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如:TNM分期、糖类抗原19-9等均无法准确评估PDAC患者的
背景:肠道免疫失衡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重要发病机理,近年发现免疫平衡与能量代谢活动相关。炎症性肠病特别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存在明显能量代谢紊乱。adropin作为能量调节因子,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具有调节糖脂能量代谢平衡、抗炎作用,但adropin在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初步探索adr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