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伪卫星收发系统设计及定位验证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高精度等优点,但在室内、楼宇间和地下设施等高遮蔽、多阻挡的受限区域,存在GNSS信号衰减严重、卫星可见性降低的情况而无法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通过伪卫星技术在此类环境下应用,提升定位服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实现室内外的无缝定位衔接。本文主要设计并实现一款室内伪卫星收发系统,包括功率与带宽都实时可调的伪卫星信号发射机,以及可以接收处理伪卫星信号的软件接收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伪卫星信号的数学模型,给出伪卫星发射机的总体设计思路;完善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伪卫星发射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完成发射机的各个功能模块详细设计;测试结果表明伪卫星发射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2)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伪卫星软件接收机的总体设计框架,分析了软件接收机的各个部分的组成;详细研究了多线程软件接收机的内部运转流程,尤其是信号捕获与信号跟踪部分的原理设计;针对性修改伪卫星的伪距、载波、多普勒频移与载噪比四个观测量的解算方式;测试结果表明伪卫星软件接收机的捕获与跟踪性能良好,观测量输出稳定,可用于室内环境下的伪卫星位置解算。(3)搭建室内伪卫星定位实验环境,测试并分析了整个室内伪卫星收发系统的定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室内伪卫星收发系统定位精度能够达到分米级,而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性。本文通过软硬件设计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室内伪卫星收发系统设计方案与软硬件调试,结合系统各模块功能测试结果与室内定位实验验证了整个系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智慧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对交通环境信息的可靠感知是各类高级驾驶功能有效实现的重要基础,其中车载端的感知功能已有较多研究,而路侧端相关的感知功能则少有成型的研究成果。行人作为城市交通场景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位置等信息的准确采集与感知常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利用机器视觉信息对图像数据中的行人目标进行检测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人工特征的传统机
通过车辆运动学模型和车轮力可以推算出车辆在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车轮力传感器能够测量车轮的受力情况,为汽车的测试和安全性能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智能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控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车轮力传感器与车轮固定连接,车轮力测量坐标系与解算坐标系不一致,从而存在测量结果与车轮姿态(旋转、偏转、倾侧)相互耦合的问题。而目前车轮力传感器采用的是光电编码器,只能测量车轮的旋转角度,同时车轮的偏转
捷联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是以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作为参考系统,以天文导航的天体测量信息作为辅助,以获取高精度导航定位参数的,高自主性、高可靠性导航系统,是卫星、深空探测器、弹道导弹等新一代飞行器的首选导航系统。为实现高精度导航定位,减小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误差、优化信息融合算法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主动段惯性器件误差开展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捷联惯性/天文导航关键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完成了可有
不动产实地调查以不动产单元为对象,对不动产的权属、界限、面积等进行调查与测量。全站仪、GPS、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等测量方法存在环境依赖度高、效率低、误差累积等缺点,本文引入自主性强、不受外界干扰的视觉/惯性组合测量系统用于不动产测量,系统自身的导航定位是视觉/惯性组合测量系统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测量过程中系统自身位姿变化的估计精度决定着不动产的测量精度。本文主要研究视觉/惯性组合测量系统的软件实现,采
未知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及地图构建方法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移动机器人实现未知环境下搜救、侦察、探测和排爆等任务的前提。在人类无法或者不方便进入的环境中,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及地图构建技术实现对未知环境的主动探索,并构建出全局环境地图。根据上述需求,本课题针对未知环境下的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算法和三维环境地图构建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RRT
小行星探测对于研究太阳系生命起源和太空资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小行星表面取样是小行星探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克服小行星表面微重力环境,目前主要采用“一触即走”的软着陆取样方法。为解决小行星表面微重力环境和样品机械物理属性未知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行星表面微重力环境的移动和取样方案,设计了一种小行星微重力环境采样机器人,其通过仿生轮腿式移动
近些年,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在温度、压力、振动、折射率和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上被广泛研究。光电振荡技术应用于传感测量上,可以让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获得比常规传感器更多的优点,比如传感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抗电磁干扰性强和可重构性强等。但是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以往的基于光电振荡的传感器只能进行单点或单参量的测量,无法进行多点或多参量测量的问题;不能实现快速传感响应导致无法
经济水平的发展带来医疗条件的改善,输液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庞大,人们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于输液药剂直接进入人体,一旦药剂中混有不溶异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国家规定输液药品必须进行灯检。常用的输液包装一般有玻璃瓶、塑料软袋和塑料瓶三种。针对玻璃瓶装药液的检测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经从人工灯检转变为自动检测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玻璃包装药品正在逐渐减少,塑料瓶和软袋的所占市场份额逐渐
随着MEMS陀螺仪精度的不断提升,考虑到加工误差对测量精度的不利影响,从减小加工工艺复杂度和降低成本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环形谐振陀螺作为研究对象,以正交校正消除刚度耦合和静电调谐实现模态匹配为出发点,设计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环形谐振陀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环形谐振子模态振型的特点以及基于性价比的振型选择,介绍了环形陀螺仪驱动与检测方法的典型
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公众受到的电磁辐射量越来越大,电磁辐射对人类及自然界生物的危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针对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生物效应主要分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会对生物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前庭系统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随着在电磁场附近人们出现平衡功能紊乱的报道增多,这种电磁辐射非热效应引起的前庭性眩晕急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