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参与度高,受到广大市民喜爱的运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对上海市部分城区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羽毛球场馆设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分析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市民的基本情况、习惯、经历、对羽毛球运动的认知以及对场馆设施的评价等,进一步研究部分市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健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羽毛球运动开展状况和现有羽毛球场馆设施的现状,分析开展羽毛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为上海市民更科学合理地开展羽毛球运动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部分城区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市民有以下几个特征:(1)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市民年龄结构不平衡,以31-40岁人群居多;高学历比例较大,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9.73%;以久坐不动人群为主,企业公司领导人和管理者最多;收入水平较高,月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5000-30000元。(2)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时间段较为集中,一般是节假日全天和工作日的晚上;每周打球次数以“两次”为主;有近50%的人选择朋友作为打球同伴。(3)羽毛球运动的社会化功能,即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娱乐身心价值和社会交际价值四个方面,均受到羽毛球参与者的正面认可;打球的月消费有77.8%的人在201-500元之间;参与运动的主要原因中,有68.8%的人是为了锻炼身体和个人兴趣爱好;羽毛球参与者中93.1%的人有幸福感。(4)只有35.4%的人群接受过正规的羽毛球学习与训练,大多数练习者是通过聘请专业教练和球友的指点。(5)羽毛球馆的总体数量不能满足羽毛球运动人群的需求,并且场馆的设施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场地高度、地面材质、光线效果等。(6)30.5%的人在羽毛球运动前没有热身的习惯,有60.6%的人有受伤的经历;损伤的部位主要为踝、肩、手指;损伤类型主要为肌肉拉伤,损伤的原因是技术动作不合理排在第一位。由此本研究认为:羽毛球运动相对其他大众运动项目消费较高、社会化功能良好,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市民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征。由于受场地的数量、设施等硬件的限制,羽毛球参与者的运动的次数、时间段选择和时长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市民还是认为羽毛球运动后的健身效果和目的基本都能达到,并都具有幸福感。羽毛球运动的损伤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多见于关节部位损伤和肌肉的拉伤,认为改正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是缓解运动损伤的最好办法。为了解决上海市部分城区市民参加羽毛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5点应对措施: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城区羽毛球馆的建设与利用,提高服务质量;宣传运动前热身的益处,减少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优化羽毛球运动的消费结构,提高参与者的消费意识;丰富比赛形式,提高运动水平,进一步扩大羽毛球运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