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庞德《华夏集》中的异化法——意象的沟通与中国古诗句法的挪用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庞德《华夏集》中的异化法——意象的沟通与中国古诗句法的挪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庞德的生平,《华夏集》中的主要作品,以及围绕《华夏集》产生的争论。 第二章揭示了庞德在《华夏集》中采用异化法是意象主义运动发展的需要。准确而直观地呈现意象而不加评论,这正是中国古诗的诗歌创作原则,毫无疑问,中国古典诗词是形成意象派诗歌创作原则的巨大推动力。 第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讨论庞德的异化法之前,先分别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两大特征:意象鲜明丰富,句法松散简略,为讨论《华夏集》的异化法做好了铺垫。然后用大量的例证和大量的篇幅论述了庞德在《华夏集》中所采用的异化法,其中主要表现在大量意象的呈现和对某些诗词句法结构的挪用。 第五章,在深入思考和探讨庞德在《华夏集》中采用的异化法与庞德的翻译理论的关系之后,笔者认为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时之所以重视意象的呈现和对某些中国古诗句法的借鉴,源自其自身在翻译中认同意象的可译性,源自其重视创新,提倡“世界文学”的思想。
其他文献
伴随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软实力建构开始成为国家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塑造中国新形象是中国软实力建构的具体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作为反映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学习外语要比成年人更具优势,但对于最佳外语学习年龄人们仍持不同观点。本文研究年龄因素对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影响。 作者用改进后的Burstall(197
长期以来中外译界对译论和译品的研究多停滞在语言层面的二元或多元对立的争论中。翻译实践追求文本对等;翻译理论研究注重语言层面的文本对比。事实表明这种语言层面的二元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