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针刀及电针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的VAS评分、压痛点个数及ODI值。分析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机制及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治疗价值,为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椎体成形术后存在残余痛的患者60例,按随机顺序法分为治疗组(针刀组)、对照组(电针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使用针刀治疗,每周1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电针治疗,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周末、治疗2周末,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压痛点个数及ODI值。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行电话随访。所有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对60例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的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结果如下:1.两组病例治疗前组间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8.29±0.509、8.20±0.560,经两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压痛点个数分别为:5.02±0.766、4.91±0.813,经两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ODI值分别为:62.08±13.552、62.56±12.196,经两样本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29±0.509、6.07±0.503、3.69±0.788,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20±0.560、6.12±0.633、4.75±0.826,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治疗后VAS评分经两样本t检验(P<0.05),存在差异性。4.治疗组治疗前后压痛点个数分别为:5.02±0.766、2.8±0.641、0.84±0.593,对照组治疗前后压痛点个数分别为:4.91±0.813、3.3±0.953、1.54±0.612,治疗前后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治疗后压痛点个数经两样本t检验(P<0.05),存在差异性。5.治疗组治疗前后ODI值分别为:62.08±13.552、34.88±5.519、9.40±2.387,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ODI值分别为:62.56±12.196、40.06±4.928、15.72±4.106,经配对样本t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治疗后ODI值经两样本t检验(P<0.05),存在差异性。注:ODI指数为百分数,本研究将原ODI指数乘以一百后所得值进行数据分析。6.两组治疗总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其中治愈率为63.4%,显效率20.0%,好转率13.3%,无效率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其中治愈率为33.3%,显效率40.0%,好转率20%,无效率6.7%。两组的总疗效经秩和检验(P<0.05),存在差异性。结论:1.针刀疗法和电针疗法对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均有显著疗效,但针刀疗法优于电针疗法;2.针刀疗法是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疗效确切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可作为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一种推荐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