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小城市居民也因为各种原因纷纷迁入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跨入新世纪后(2000年),这部分涌入城市的新移民对城市社会居住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匹配居委会尺度人口普查数据及其空间地理单元,探讨转型期南京市新移民居住空间的整体格局、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可以丰富国内基于居委会尺度数据的城市社会空间转型理论,对南京城市的规划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整理了新移民和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概念,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相关研究,尤其是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居住空间研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背景。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和近郊区作为研究案例,利用2000年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南京市空间分异的6个主因子,并通过分层聚类法得到了南京市6个社会分区,探索分析各类社会分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次,以南京市6个主要的社会分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探索新移民在6类社会分区的居住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和特征,研究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度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就解决新移民居住分异问题,促进新移民的社会融合,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城市公有住房群体居住区、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混合居住区、传统服务业与失业人口混合居住区、制造业从业群体居住区、新建商品房群体居住区等六大社会区构成了 2000年南京市空间分异的主要社会分区,且表现出了较强的混合性特征。(2)通过各类社会区新移民区位商的计算,我们发现新建商品房住宅区、制造业从业群体聚居区是新移民聚集度较高的社会区,知识分子与产业工人集聚区以及郊区农业人口与老年人口聚居区并未形成显著的移民聚集区。从新移民的居住空间分异度来看,制造业从业群体集聚区的新移民隔离度最高,隔离指数为0.31;空间分异度最低的是传统服务业与失业人口集聚区内的新移民,隔离指数为0.19。(3)分析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共同推动了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4)尽管南京市新移民居住空间分异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更应该关注它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对此,政府应该通过加强城郊结合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住房福利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推行混合居住的模式等城市规划和管理措施来引导移民居住空间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