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亚瑟·韦利《论语》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初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语言简洁精炼,通俗易懂却含义深刻,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之一。自16世纪末以来,西方学者开始不断地从事《论语》的翻译活动。在近现代《论语》的译介活动中,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是继詹姆士·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之后另一位的《论语》翻译大家。韦利的英译《论语》出版于1938年,其《论语》译本一直是英语世界较为通行的译本,并多次再版,在中国内地也颇为流行,直到现在,他的译作仍是最受英语读者欢迎的少数译作之一。相对于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译本分析和研究,国内学者对韦利《论语》译本的关注度较少,至今没有出版过相关的研究专著。已有的研究对于韦利译本的探讨常常局限于摘取部分篇章和段落、语句进行分析,缺乏整体、全面而客观的探讨。而韦利《论语》译本全文翻译风格特征的语料库研究更是处于空白。因此,对该译本的评价和分析以及翻译风格的探讨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另外两个译本的研究有一定差距。有鉴于此,本论文选取亚瑟·韦利的《论语》译本全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译本纳入对比研究,运用语料库的分析工具,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对该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语料库软件WordSmith和Paraconc的使用,从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四个层面对韦利译本进行定量分析,以定量分析的结果为理据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以文学文体学和语料库文体学为理论分析基础,深度发掘韦利译本的译文风格特点。研究发现,在词汇层面,韦利英译本使用大量的小词和短词,对话体特征明显,译文中词汇的使用丰富而多样化。在句法层面,相对于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译本,韦利译本短句使用较多,翻译风格更加口语化和简洁。此外,韦利译本中问句和感叹句数量与原文接近,因此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文中的疑问和感叹语气。在语篇层面,一方面,在指称衔接方面译文中第三人称"it"、"they"使用较多,"I"、"we"使用相对较少,呈现出较为客观的翻译风格。另一方面,目的语篇的构建方式灵活,不受制于原文,衔接手段符合目的语要求。衔接手段如名词性替代“one”和"ones"以及短语替代“so”和“not so”的使用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翻译风格简洁紧凑。在修辞层面,由于译文考虑到源语汉语的特色,最大程度上使用对偶与排比,体现出明显的诗歌语言特征,构成译本的显性风格特征。本文的分析为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和普通读者全面了解韦利的《论语》译本提供参照,同时也是对语料库研究和翻译批评活动结合的尝试和探索。希望本研究能为翻译批评的语料库方法提供借鉴,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与完盖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争取将二
医学院校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培养,更要强化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本文从医学院校现有的注重专业教育、倚重传统方式、偏重理
教育在产生正面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教育主体的"缺席"使教育常常偏离教育的本质.教师主体因习惯和依赖在制度中遁形,学生主体因惧怕和崇拜自动放弃.教育主体"缺席"会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通腑泄浊法对CRF非透析者的临床疗效,彰显中医药在改善慢性肾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进入ESRD方面独特的优势。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慢性肾功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城市用地矛盾、拓展居民生存空间的有效途径之尤其是近年来,在地铁交通系统大规模兴建和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的时代背景下,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复合
城市雨水调控排放是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于减轻雨水洪涝灾害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城市雨水调控排放系统的结构组成、调蓄容
本论文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材料为研究背景,利用聚芳醚砜的物理化学特性,采用磺化单体直接缩聚的方法合成了在芳香主链上含有不同侧基的系列磺化聚芳醚砜,并